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自2000年起,北京的幾所高校將每年的5月25日定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日。全國各地的高校紛紛響應。昨天,華僑大學學生處、心理教育與輔導中心在華僑大學校園內舉辦了華僑大學第三屆“5·25”“我愛我”大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日活動,活動的主題為“關愛自我,關愛他人”。活動中,大學生們平日里的一些心理問題,特別是寢室關系問題在專家的指導下得到了排解———
焦點一:生活習慣難相容
采訪中,記者發現,每個大學生都在尋找朋友,但常常卻“處不好”最“近”的朋友———室友。宿舍的同學來自于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性格和成長經歷。在這種客觀的差異下,如何處理好同宿舍同學之間的關系,是每一位大學生必須面對的問題。華僑大學心理教育與輔導中心主任趙冰潔老師提醒每個大學生,宿舍的意義不僅是我們睡覺的地方,也是學會與同學和睦相處的重要課堂。
案例一:小黃是閩南人,晚上早晨都喜歡打開窗換換新鮮空氣,北方來的其他室友卻覺得小黃存心讓他們生病,一起指責他;而小黃卻認為,室友們不注意時間的掌握,很晚才歸宿,嚴重影響自己的休息和生活習慣。
案例二:用電腦的人敲鍵盤的聲音大了些,甚至沒用耳機而用音箱,都足以讓欲睡不能的人撩被而起大喝一聲;還有的常常借著光亮煲電話粥煲到半夜,又不注意控制音量。諸如此類的摩擦不勝枚舉,室友間也因此嫌隙日長。
趙老師(華僑大學心理教育與輔導中心主任)答疑:近距離的交往中,人們會出現一些自我服務傾向,即都以自己的文化背景、經驗體會出發評價別人,導致推測的偏差。于是總覺得自己在吃虧,還要自己來忍讓,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能夠推己及人”。她建議,宿舍可以設置一個日記本,每個人通過留言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溫和而且有效。
焦點二:金錢問題傷感情
案例一:舍友的生活費突然短缺了,開口問小張借50塊。宿舍抬頭不見低頭見,怎么好不借呢?小張猶豫中掏出了錢。但是一個月的規定期限到了,舍友總也不提借錢的事,這錢不是很多,要了會不會很傷感情啊,可是不要回來的話,自己生活費也不是很寬裕……小張心里為這錢矛盾極了,他納悶:這錢怎么就影響了交往呢?
案例二:寢室里除了小李外都買了電腦,大家都設了密碼僅供私用,而多消耗的電能卻不是個人承擔。對此種種,平時“耗能少”的小李不愿接受,于是跟室友們發生了爭吵。
趙老師答疑:物質利益的合理均衡,有利于培養交往的心理平衡感。她建議,有什么問題要盡可能地不要憋在心里,最好客氣地告訴室友你的顧慮,跟他們商量怎么避免錢在交往中的負面影響。
另外,隱私問題也是寢室關系的一個焦點。學生小王跟宿舍的人大吵了一架,就是因為自己桌上的書被舍友翻了。小王找朋友訴苦:我就是不喜歡別人碰我東西,不喜歡別人看到什么……舍友們也很委屈:只是想看看你平時看的東西,怎么就不行了呢,哪有那么小氣的人啊,何況咱們的關系那么鐵。
趙老師答疑:交往中常會出現雙重標準現象,一個是顯性的、意識的,表明知道該怎么做;另一個是潛意識的,無意識地抵消這種努力。她建議,應該頭腦冷靜,不要想當然地去觸犯一些大家都清楚的禁忌。
焦點三:公共責任誰來負?
案例一
公共衛生總是宿舍里最麻煩的事。“都有責任”總會被那么幾個人理解成“都沒有責任”。作為寢室長的小劉就向我訴說了他的苦衷:我們寢室就是有一個同學做得特別差,從不打開水,從不掃地,從不注意個人的衛生,不僅懶,還常常要享受。作為寢室長,開始想著幫他們多干點沒啥,時間久了,覺得心里特別不平衡,為什么他們那么缺乏起碼的集體觀念?為什么他們該坐享其成?可他一管,不僅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反而使矛盾鬧得更大了。
案例二
由于兩間洗澡間配一臺熱水器,兩個寢室的人不能同時洗澡,小陳一下課就沖回寢室搶洗澡間,并以此為每日的必修課,別的要洗的同學只有等水重新燒熱,心中一直對她不滿。
案例三
小徐用計算機的過程中因亂拉電線使宿舍扣分而與同室同學發生沖突,覺得人心難測,還有位女同學談到丟東西,而自己無端受到誤解、猜疑后的氣憤與傷心……
案例四
小趙不喜歡同寢的小錢,于是拉攏小孫、小李,建立了一個小“統一戰線”,軟硬兼施,孤立小錢。
趙老師答疑
人們有一種心理傾向,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于是,人際互動就成為一種平等的循環關系,要么良性循環,要么惡性循環。她建議同學們用冷靜公正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表現出自己負責任的一面。如此種種的宿舍問題一直成為同學的困擾。趙老師認為,其實,大學里對人改變最大、影響最深的,就是和你朝夕相處的室友了。趙老師提醒大學生朋友們,寢室關系并不難相處,關鍵還在于我們要擁有一個開放的胸懷,“仁者,愛人”———關愛自己,是通過關愛他人達成的;有容人之量,推己及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下一篇:別讓孩子患上童年恐慌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八大煩惱困擾青少年 "成績不理想"排行第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