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男少女為什么容易墮入愛河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1-18
閱讀 :390
著名詩人歌德曾說:“哪個少男不善鐘情,哪個少女不善懷春。”豆蔻年華的青少年已開始在心中萌發出不可名狀的欲望,一種神秘而又圣潔的純情在他們心中悄然滋生。這就是性愛的沖動。為什么少男少女容易涉入愛河?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1)此時的青少年感情處于不成熟期,他們往往分不清性吸引、好感、友誼與真正愛情的差別,腦子里存在太多的關于異性和愛情的浪漫幻想,這些幻想大多來自影視媒介或對成人世界的觀察。他們往往把對異性的初步好感、愛慕、感激、同情、贊許、崇拜等統統當作愛情。例如男教師為女學生補課,少女們常把內心的感激誤作愛情,不顧一切條件,暗暗癡情起來。師生之戀在中學生中較為常見,而且往往是學生一方的“單相思”。
(2)從眾心理或競爭行為。有些中學生談朋友可以說是從眾心理引起的仿效行為。有的同學看見自己的好朋友交上了異性朋友,要是自己不找一個,就感覺自己特沒本事,缺乏魅力。強烈的競爭心理和自我表現欲望使他們不甘落后,就有可能尋找一個異性作為求愛對象。在某寄宿學校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同寢室的7位女生都有身邊的“白馬王子”,剩下一位女生出于虛榮心,為了向同伴表示她并不差勁,于是改變本人的筆跡,每星期到市內去向自己發一封自己炮制的情書,以此向女伴證明她也有了男朋友,來滿足虛榮心。
(3)易受大眾媒介的刺激和影響。由于青春期思想不夠成熟,情緒不夠穩定,而影視畫面中男歡女愛的場面、床上鏡頭的刺激、浪漫的愛情故事向他們不斷傳遞著愛的誘惑,使他們易于仿效,力圖扮演媒介中觀察到的某一角色,從而開始了對愛情的探索和“實習”。
(4)“試一試”心理的驅使。青少年喜歡新奇,易于冒險。當少男少女對異性產生一種朦朧的愛以后,就總想了解兩性之愛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什么感覺。當遭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后,他們更想嘗試轉入地下交往的滋味和刺激性。“摘不到的果子是最甜的”,此時,他們就有這樣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