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控制欲望太強的父母會逼女兒走向叛逆
生命的意義在于選擇,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這個不斷自我選擇的過程就是成為自己的過程,也即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這是我們最重要的生命欲求之一。
但是,太多的父母有太強的控制欲望,他們不尊重孩子的這種生命欲求,他們不顧一切地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的頭上,強迫孩子按照他們的意志生活。
然而,不管父母的控制欲望多么強烈,控制能力多么強大,孩子的這種生命欲求不會消失,它會以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表達出來。很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就是,父母強迫讓孩子“學好”,而孩子偏偏要“學壞”。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這叫“逆反”或“叛逆”。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這卻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孩子這樣做,不是因為“學壞”對他多么有吸引力,而只是為了與父母強加在自己身上的外來意志抗衡,而只是為了表明:我,還是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的。
苦惱:我有個“壞”女兒
“你能告訴我嗎?我的女兒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在廣州紅樹林心理咨詢中心,48歲的梁姨半是傷心半是生氣地問咨詢師舒幼娥。問完以后,她狠狠地盯了女兒阿靜一眼,臉上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神情。
阿靜是被媽媽硬拉著來看心理醫(yī)生的。她19歲了,但看上去不過15歲的樣子,個子小小的,說起話細聲細氣,似乎生怕驚嚇著誰似的。光從相貌上看,她的確人如其名,非常文靜。但在媽媽的口中,她卻是一個“壞透了”的壞女孩。
梁姨說,阿靜笨、內向,從小就成績不好,“這些都算了,智力和性格這些事勉強不了,雖然我很著急也很在乎,但也沒辦法。”
梁姨說,真讓她生氣的是,看似文靜的女兒從小到大不斷出事。上小學時,常被同學騙錢,或者騙做丑事,譬如一些男孩慫恿她偷自行車,然后賣錢大家分,阿靜想都沒想就去做了,結果被抓住。
“這樣的丑事發(fā)生了不知道多少次,”梁姨說,“每次發(fā)生后我會狠狠地教訓她,還一次次叮囑她,不要和那些阿飛混在一起,但她把我的話當作耳旁風,一直和阿飛們混在一起,甘愿被他們當槍使。”
不僅如此,阿靜從初中起就開始談戀愛,曾經(jīng)的幾個男友都是小混混一樣的角色。和許多媽媽一樣,梁姨反對女兒這么小就談戀愛,更反對女兒和這樣的男孩談戀愛。但阿靜為了和男友在一起,經(jīng)常對媽媽撒謊,還有幾次離家出走。
女兒鬧墮胎,媽媽鬧自殺
看到無法阻止女兒談戀愛,梁姨把對女兒的要求降到了最低點:不要和男孩發(fā)生性關系。
但是,“我越擔心什么,她似乎就越要做什么,”梁姨無比惱火地透露,阿靜16歲的時候就和第一個男友有了性關系。
更要命的是,阿靜似乎沒有一點自我保護的意識,她很快就懷孕了,隨后只好墮胎。從開始談戀愛到現(xiàn)在的3年時間里,阿靜曾兩次墮胎。但現(xiàn)在,她又懷孕了。
“她為什么就不愛惜自己?不愛惜自己的身體?難道墮胎就不疼嗎?她究竟是怎么想的?”梁姨連珠炮似的問道。
下一篇:心理專家告誡:青少年應學會堅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對父母敵意從何而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