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今天,擺在教育者、家長、社會面前的,是個讓人無法輕松的話題——花季如何遠離暴力?
案例一:商洛技校2004級新生許琳殺害舍友郭某和于某后出逃,11月5日凌晨,潛逃了3天的許琳被商州警方從親戚家抓獲。
案例二:西安南郊某中專學校兩名女生將該校一名16歲女同學叫到自己宿舍內,逼其脫光衣服后,毆打謾罵了2個小時。
案例三:(《北京青年報》10月29日)房山法院昨日消息:16歲少女張曼因與同學發生糾紛持刀將同學扎成重傷,被房山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緩刑三年。
張曼和劉棟是房山區某中學初三年級同班學生。2004年4月的一天上午,張曼和劉棟在教室里因瑣事發生爭吵,張曼掏出小刀將劉棟的腹部扎傷。經法醫鑒定為重傷。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曼已構成故意傷害罪。但鑒于張曼犯罪時尚未成年,依法予以減輕處罰。(文中人物為化名)
案例四:(10月29日,《京華時報》)前天晚上,北京林業大學信息學院高職二年級男生南方(化名)在送女友回宿舍時,遭到女友“宿敵”的男朋友攜眾追打。東升鄉派出所民警當夜前往調查。南方的女友陳冰(化名)是林大經濟管理學院二年級學生,她和原寢室同學王玫(化名)一直存在矛盾。
案例五:(10月28日,《新京報》)昨天零時許,北京科技職業學院八達嶺學園男生宿舍內,十余名學生發生群毆,一名學生搶救無效死亡。延慶警方正在調查此案。
據了解,參與群毆的均為大一新生。對于群毆原因,有學生說是“東北幫”與“內蒙古幫”斗毆,也有學生說是到宿舍借水產生口角引發糾紛。此兩種說法目前均未得到校方與警方證實。
以上這幾個案例,僅僅是近期內網絡上暴光的。是什么樣的原因,使得現在的孩子在處理矛盾糾紛時,寧愿舍棄正規渠道而采用如此極端的江湖行為呢?這種極端的江湖行為的背后,是否又包孕著更深層次的道德價值取向問題和心靈畸變現象?
一、個性張揚中的偏狹自私與冷酷
相當多的家長越來越困惑于讀不懂自己的孩子。孩子越大,接受的知識越多,和家長間的隔閡往往就越深。其實這種隔閡的焦點,就是兩種不同價值取向的相互沖突。無論是做家長的,還是做子女的,都是立足在自身價值取向的基礎上,試圖用自己的價值觀來規范對方的行為,這就勢必要產生矛盾。
問題的關鍵是總有少數家長的價值取向是非理性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能在學業上和品行上都出類拔萃;另一方面,出于一種原生態的本性,又時刻擔心孩子遭受挫折或蒙受委屈,這種兩難中的家長,大多學會了通過物質或其他途徑來補償的辦法,以此來求得自己內心的平衡。
然而這種補償多數情況下被演化成了一種放縱——文化課學習之外的放縱。由于放縱,孩子個性中的很多弱點被淡化忽視,許多違反行為規范的舉動被認可甚至縱容。這些小錯的點滴積累,慢慢地養成了孩子個性中的偏狹自私與冷酷,使得孩子在處理問題時不能通過理性和規范來約束行為,而是率性而為不顧后果。因為從小到大,在相當多的孩子的腦海中,就沒有貯存過關愛他人與人為善的傳統美德。寫滿他們人生詞典的,都是競爭是殘酷是為了目的不擇手段。
正是這種極端的個人中心思想,養成了孩子惟我獨尊的畸形心態,形成了遇事只考慮自身利益、漠視他人存在的偏狹性格。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會采取一些極端行為來進行反擊,其中就不乏通過傷害對方身體或者性命來發泄自身的憤怒的殘忍的“江湖仇殺”行為。
下一篇:趕婚現象折射女生逃避心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絡愛情與生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