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何想輕生 又是怎樣走出陰影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2-24
閱讀 :573
獨白一
從小
就是老師、家長眼中的乖乖女
我的故事很普通,我只是藺老師教育挽救的成百上千個學生中的一個。我當初那段經歷其實很大一部分也是社會大環境以及家庭造成的。
我從小就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家長又是那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對我管教得很嚴厲。社會環境則是你只要成績好,就什么都好,而忽視孩子與人交往和健康人格方面的培養,自己這些方面都是比較欠缺的。
我從小學到中學一直都是好學生,是那種很典型的乖乖女,學習成績特別好,在老師眼里是好學生,在家長面前也是那種很乖順的孩子。普遍的情況是學校老師比較重視外顯的東西,比如學生打架、早戀,或者做出對社會、對其他學生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然后去管束這種事情,而對沒有表現出來的內隱的東西卻重視不夠,這種東西不傷害別人,但它傷害自己,我覺得我屬于這樣的。我本身性格就很內向,又不注重跟人交往,就是一個勁地學習,學習特別好,別人也都覺得我挺好,但是我自己并不是很開心。
為了保持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績,我投入大量時間去學習,這就影響和其他同學的交往,家長也不是很鼓勵我和其他同學交往,家長就是要求成績好,學習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不讓參加社交活動,甚至家務活也不讓干。
青春期也有逆反的時候,但不可能抗爭過家長,抗爭抗爭越抗爭越無效,只能壓在心里。最后就干脆不跟家長交流,因為交流也沒有什么結果。家長的出發點肯定是為孩子好,但他們的孩子心理健康意識、認識水平都有限。家長就認為能考上好學校,將來有好工作就可以了。
和家長的沖突表現在初中,到高中就成為一種習慣。因為怎么和他們抗爭都沒有效果,所以后來就不去努力了。別的同學們有一個小圈子,人家去玩,自己總是不和人家去,久而久之,人家也就不和我玩,我就有了一種自卑感,覺得融不進去他們的圈子,所以也就習慣自己一個人孤單單。中學上體育課,下了課,同學們三三兩兩走,而我基本就一個人,記憶中就是一個人。后來就形成了一種害怕置身集體的感覺,害怕春游秋游等集體活動。集體活動時我不知道我屬于哪里。我只能故作清高,認為我學習好、很棒,其實我心里很自卑、很脆弱,雖然我學習好,但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同學們談起什么歌星、有名的化妝品,我都不知道。可是,老師認為學習好守紀律的學生就是好孩子,沒有太多的其他方面的要求。
獨白二
慢慢地開始懷疑自己、不信任自己
剛上大學時有點興奮,脫離了原來家里的小環境來到一個大城市里,就是很新鮮,學業壓力也不是很重。原來就像小鳥呆在一個小籠子里,一直被圈在里面,沒辦法飛出去,通知書一拿到,感覺一下子沒人管了,多好啊!
剛上大學時,大學生活和我想象的差不多,我也參加過學校和系里的比賽,也曾經獲獎,成績也曾經名列前茅,受到老師表揚,但后來就越來越不好。
學業壓力重了,自己又沒有及時調整好學習方法,考試成績總是不是太好。原來在中學里我名列前茅。大學里都是優秀的同學,都是各個學校尖子生,成績再想名列前茅就不是很容易,成績總是不是自己期待的那樣好,而我從前總是以成績的好壞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成績不好了自己就更自卑。
另外,大學是全方位的一個小社會,成績只是一部分,其他方面似乎更重要:你怎么和人打交道、你在同學里是不是有人緣、你的生活自理能力、你的才能是不是多才多藝、談吐呀、氣質呀、會不會穿衣等等都很重要,以前所有的欠缺就凸顯出來了。
原來封閉的性格就不知道怎么和人打交道,再加上同學剛來彼此之間還都比較客氣,相處一個學期后,大家的摩擦就多起來了。我感覺總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知道為什么一下子就這樣了呢?原來初中高中一直是佼佼者,怎么到大學里就這樣了,心里就承受不了。
到大二,我的心情就進入低谷,處在抑郁的狀態,比較自卑、害怕、膽小,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學習也不好、性格也不好、外表也不好、談吐氣質也不好、家庭也不好、經濟條件也不好,我什么都不好,沒有一樣好。整天很壓抑,感覺世界很灰暗,看不到光彩,呆在一個地方也不想出去活動,不想說話。心情不好時,一天不說一句話,腦子里在想,就是不說,想將來怎么辦,考試看來就要不及格了,將來出路在哪里,但也不知道解決辦法。
老師講課聽不進去,自己總是努力,卻總是沒有回報,別人老玩,成績還比我好,而我投入那么多,成績還不好,而且越來越不好。
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能力;開始不信任自己,感到無力、無奈。當時最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可能是因為我從小更信任老師,愿意得到他們的規勸。這種情況持續了半年多,將近一年。很少和別人說,只和極少數的好朋友說過。
獨白三
經常一坐一天,內心驚濤駭浪
家里知道我的真實情況,是在學校聯系家里之后。因為我在家從來都是少言寡語的,可能家里人只是覺得我更不愛說話更不愛動了,可能是學習累得。所以,我每次回家他們就做好吃的給我補養身體。事實上,我也從沒想過能從父母那里獲得幫助,因為從小到大一直就是他們發號施令我服從,我從來沒有過與他們平等交流的經歷,也沒有養成與他們溝通的習慣,他們從來沒有走入過我的內心世界,我不相信他們會真正理解我,更不用說幫助我了。留在我意識深處最多的記憶是壓抑,將所有的煩惱痛苦都埋藏在心底,一個人默默地承受一切……所以我養成了愛思考的習慣,宿舍的同學曾經戲稱我為思想家。
我經常在一個地方一坐就是一整天,看著一個地方發呆。表面上似乎很平靜,內心卻在經受驚濤駭浪,腦子里思緒萬千如萬馬奔騰。我不知道我該向誰去訴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幾乎找不到這樣一個人(當然這是上大學以前的情形)。那時候感覺真的是無顏見江東父老,從前親戚朋友周圍人都認為我很優秀,從小到大我一直都是公認的親戚鄰居家用來教育他們自家孩子的楷模,可我現在卻成了這個樣子,讓人家怎么看,怎么說。那時候我經常捫心自問我從前為什么要那么優秀?!我起早貪黑!刻苦用功!投入了比同齡的孩子多得多的精力和時間在學習上!喪失了多少本該屬于那個年齡段的孩子應有的歡樂和和體驗!換來的就是今天這種近乎崩潰的結果嗎?現在想來,我倒寧愿自己是個成績普通的學生,雖然不出眾,卻可以像大多數人一樣健康地生活!如果真的能夠讓我重新選擇,我不會再選擇優秀,我最想要的是健康——心理上的健康!
獨白四
藺老師說,她能扶我走出來
我一直對老師很信任,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剛開學時,我們學校就進行新生的心理普查,藺老師也給全校剛入學的新生做過心理講座、發過心理調查問卷,我好的時候也參加過心理咨詢中心組織的活動,跟藺老師有過接觸,一直覺得老師會幫助我。開始不愿意讓別人知道我這種情況,后來嚴重了不愿意也沒有辦法,曾經想過輕生,有過實施想法,但沒有實施過。
我想到家長養我這么大也不容易,人在那個時候,你最留戀的東西會阻止你那樣做。但支撐我沒有走到那一步的,還是那么多老師的熱情幫助。他們以各種方法幫助我,傳遞給我那種愿意幫助我、愿我好起來的信息,如果我輕生,太對不起他們,尤其是對不起藺老師。
藺老師也發現我想自盡的苗頭,她把家里的電話告訴我,說我如果感覺不好,她隨時可以幫助我,她能扶著我走出來。
藺老師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細微的,潤物細無聲。
她特別愛鼓勵我,只要碰見我,她總能找到我的優點給予贊揚,比如哪天我梳的頭型好、衣服挺漂亮、氣質不錯等等,我能感覺到她是坦誠認真的。我覺得一個心理老師除了專業知識外,就是她個人的修養和獨特的魅力,我的任何話語她都認真傾聽。
她很尊重學生,有一次我們約好見面,她因為臨時要開會,就在門上給我留了個字條,我感到很受尊重,而這尊重我從來沒有從父母那里得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