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一出生后接觸最多的也就是他們的父母,他們在父母的關愛下茁壯的成長,并且渴望著來自父母以及其他人的關愛。但是并不是每一對父母都能了解孩子的心理,隨著社會的發展,兒童心理的問題也成為我們比較關注也是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可能有社會問題,環境問題,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問題是來自于孩子們的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關注不夠,或者可以說是很少關注,所以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父母與孩子之間許多沖突的發生,都是因為父母想要讓孩子們成熟的思考問題,并且去做相關事情。為了辨別什么才是真正的不良行為,你必須在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了解哪些行為對當時這個階段來說是正常的。
我們知道子女什么樣的行為需要給予指導、需要我們耐心和幽默地對待,什么樣的行為需要我們毫不含糊地加以糾正。我們會容忍孩子的那些與年齡和成長階段相應的行為(比如,大多數2歲大的孩子都無法在餐館中安靜地坐定一兩分鐘),但是我們會糾正孩子的無禮行為以及可能給孩子或他人造成危險的行為。我要更多的時候要了解兒童心理。
小孩子的想法與大人是存在很大差異的。小孩往往會試著去做一些傻事,也往往會有一些怪念頭——至少按大人的標準來看是這樣。如果你以一個大人的觀點來評判小孩的行為,那會讓你也做出傻事。一個2歲的小孩跑到外面的大街上去,他并非是想跟父母過不去,而只是要去把他的球撿回來。欲望突然間產生之后,緊接著就是行動,可能不會像大人那樣去思考。如果一個5歲大的孩子非常喜歡小伙伴的玩具,她就會去把它“借”來。成年人在有了欲望之后可能會停下來,掂量一下所要采取的行動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是否道德,而小孩子不會這么做。
作為孩子們的第一監護人,家長應該做好保護傘的作用,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適于孩子成長的環境。家長應該主動且必須多多關注孩子的心理以及行為,有的時候孩子的一些過激行為只是想要得到家長以及其他人的關注而已。只要你多多關心他,他就會感覺到你對他的關愛,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相關閱讀:高考學生的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技巧
下一篇:孩子陷入表揚的泥潭應該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將來會怎樣談戀愛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