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應該有自己的朋友
分類: 兒童心理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fā)布 : 11-25
閱讀 :533
成年人都有一種體會,每當回憶起童年生活時都非常興奮,對兒時的朋友感到特別親密。對別人談起自己的童年生活,往往贊不絕口,說起與童年朋友一起干的各種趣事,如數(shù)家珍。成年人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孩子需要朋友。
確實如此,離開人與人的聯(lián)系以及人與人的交往,社會意義上的“人”就不存在了;離開人與人的聯(lián)系、人與人的交往,任何一個人都不能發(fā)展。在諸多的聯(lián)系、交往中,總有至近的、感情親密的一圈人,這就是朋友。我們的孩子如果有一大批朋友,在朋友圈中長大成人,這尤為重要。
1.孩子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學習別人優(yōu)點,克服自己的缺點。有一個男孩兒,自己的東西總是亂扔一氣,用什么找不到什么。自從開始與鄰居小女孩一起玩兒之后,東西整理得井井有條。原來,他到小女孩家?guī)状危吹叫∨⒖偸前褨|西擺放得整整齊齊的,看起來好看,而且得到阿姨的夸獎。這位小女孩的家長表揚了小男孩的進步,也夸獎了小女孩。以后他們互相學習優(yōu)點的事就更多了。
這跟我們大人在交往中互相學習是一樣的,只不過孩子們的學習比較簡單、初級罷了,而這正是孩子們所需要的。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孩子們也可能互相學習缺點,這是由孩子們的幼稚、好奇、是非觀念模糊引起的。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并不可怕,只要大人及時給予指導,孩子們會很快會“改邪歸正”的。這個過程,也提高了孩子們辨別是非的能力。
2.孩子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學習適應社會,提高社交的能力。孩子們在一起做游戲時,常常用“手心、手背”的方法決定由誰“當皇帝”、“當大將”、“當解放軍”、“當壞蛋”……這是一種簡單的機會均等的民主手段,也會培養(yǎng)孩子們“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民主思想。孩子們常在一起玩“過家家”的游戲,先分配、競爭不同的角色,然后做各種家庭中的事情,買菜、做飯、睡覺、掃地以及娶媳婦、走親戚等等。這是成人社會現(xiàn)象在兒童社會中的折射,孩子們在“過家家”中學會了社會上的很多知識,也初步鍛煉了社交能力。再如,孩子們在一起,常常為了一個問題爭論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不管問題解決與否、解決得是否合理,他們的認識總會前進一步,這也是在學習社會。如果孩子沒有朋友,這一切都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3.孩子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培養(yǎng)群體意識,克服過強的個體意識。現(xiàn)在,不少孩子個體意識特別強,在家里“拔尖兒”很厲害,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心態(tài),對孩子的發(fā)展十分有害。群體生活正是克服自我中心毛病的熔爐。孩子在群體中,必須遵循群體的規(guī)則,不能以個人為中心。如果只顧自己“拔尖兒”,會受到排擠,小朋友會看不起他,不跟他玩,他也會進行激烈的思想斗爭,最終向群體規(guī)范“投降”。合群是人的重要品質(zhì)和能力,這是家長無法口授給孩子的。
假如有的孩子真的不合群、孤僻,家長要好好在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然后下點工夫給孩子創(chuàng)造逐漸“合群”的機會,千萬不可以用自身的辛勞代替屬于孩子的小朋友,哪位家長也沒有那么大的本事,而且這會助長孩子的“社會交往萎縮癥”,一輩子受牽累。
為了使孩子能有自己的朋友,給家長提幾點建議。
1.幫助孩子尋找小朋友。如果孩子已經(jīng)交上了小朋友,家長要及時給予強化,比如對孩子說:“你有了自己的朋友,很好。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或者說:“我很想見見你的朋友,你看可以嗎?”如果孩子還沒有朋友,則應積極幫孩子尋找。比如利用閑暇時間,讓孩子主動與住家附近的小朋友玩,找自己同事或老同學的孩子一起玩。最好選擇同齡、近齡的伙伴。適時與孩子討論他與伙伴交往的情況,幫助孩子做出選擇。這里的選擇有兩點應該注意,一是孩子能夠合得來,二是能夠優(yōu)勢互補。孩子們的優(yōu)點在互動過程中強化、發(fā)展,孩子們的缺點在互動過程中逐漸克服。還可以利用雙休日或其他節(jié)假日,與孩子朋友的家長約好,帶孩子一起出去旅游、度假,創(chuàng)造孩子之間的交往機會。這種方法很有效。此外,親戚之間的孩子更容易交往,有這方面條件的,要充分利用。
2.歡迎孩子的小朋友到家里來玩。孩子交朋友,家長對孩子的朋友要像對待自己的朋友一樣,采取熱情歡迎的態(tài)度。當小朋友來家里時,家長要熱情歡迎,而且要讓孩子認真接待。一旦孩子們自己玩起來,或者學習起來,家長就可以退居“二線”了。孩子們時間觀念不強,家長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適時提醒,提醒的方式要注意:“時間不早了,是不是約定下次來玩(或?qū)W習)的時間,你們商量一下,好嗎?”不要生硬,以免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3.給孩子交朋友以具體指導。孩子畢竟是孩子,與小朋友交往中難免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應該細心觀察,給予指導。孩子們之間出現(xiàn)摩擦或者裂痕,家長要及時了解原因,幫助孩子做出分析,指導孩子們自己化解矛盾。孩子們在一起時間過長,影響了學業(yè),應跟孩子們一起討論,讓孩子們認清利弊,主動采取措施。幾個孩子在一起,往往有一個自然形成的“頭兒”,做好“頭兒”的工作,幫助孩子維護他們的團結(jié)。
4.與孩子朋友的家長主動交往,共同指導孩子、帶動孩子。這一點很重要。孩子成了朋友,家長也有交往的需要,家長們來往之后,對孩子更是一種促進,許多具體問題就容易解決了。記得有一家雜志社推出“星星河”的活動,就是孩子、家長同步交往的例證,收到很好的效果。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也曾開展家庭互助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