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到了三周歲,就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了。我的女兒今年三周歲了,是個適應性挺強的孩子,脾氣有點霸道。過完年剛剛送進幼兒園,第一天還行,但是后來每天都鬧,老師說是正常現象,過了很久以后情況越來越嚴重。去送她上幼兒園她都不下車,不進學校,老是哭。難道幼兒也會有幼兒園恐懼癥嗎?
入園恐慌癥,是指現今一些兒童在初次上幼兒園時,由于過度的恐懼或緊張而導致的渾身不自在,進而導致各種小型疾病的發作的綜合癥狀。在該癥狀初期,顯現出來的就是孩子的對于突然收緊的生活的不適應,期間有可能出現哭鬧等現象。不過更多的是恐慌和焦慮。然后該癥狀如果無法在接下來的時間得到緩解的話,那么就會進而出現在園內的飲食不規律(食量上的)、衣著不規律(褂子亂扔之類),加之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是主因),導致了感冒發燒、腹瀉、頭疼等疾病。
“孩子上幼兒園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可能這個過程會頻繁地感冒發燒。”專家說,此時期家長應予以足夠的重視,“比如有發熱的表現,同時還可能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癥狀。”感冒雖小卻易引發小兒肺炎、小兒哮喘等多種疾病。由于幼兒園小朋友較多,寶寶很容易受到腸道病毒感染,引發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多數患兒急性發病、發熱,在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腭、硬腭、口唇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 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幼兒從出生起,逐漸發展和形成了對父母或其他養護者的依戀,依戀的對象成為幼兒安全的象征,是幼兒得以信任、依賴的人。因為孩子對撫育者已形成了固定的依戀關系,他們已懂得撫育者在自己身旁,是自身安全和各種需要得到滿足的根本保證。當依戀對象突然不在幼兒的視線之中時,他會努力去尋找,找不到時便會不安地哭鬧起來。在不同的情景中,依戀對象對幼兒的意義不同:處于自己較為熟悉的環境中時,大多數幼兒不太在意是否能看到依戀對象,而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依戀對象是否在場或是否在幼兒的視線之內,對幼兒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
在沒有建立起新的依戀之前,幼兒對自己親人的依戀情感仍然是強烈的。而且從家庭到幼兒園,幼兒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家庭中,幼兒往往是中心,尤其是獨生子女。同時幼兒的自我中心特點也十分突出。他們沒有群體生活的經驗和概念,對于群體生活感到陌生,這是幼兒入園不適應的重要因素。正因為如此,孩子初次入園,來到陌生的環境和人群面前,就會覺得失去了安全感,感到恐懼,因而緊纏父母不愿離開,大聲哭鬧,有的孩子甚至會表現出生理上和種種不適,如頭痛、肚子痛、尿頻等現象……研究表明,幼兒對其親人的依戀程度越高,因分離而產生的焦慮程度也就越嚴重。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得出了結論,幼兒進幼兒園上學也會得恐懼癥。當然這是針對一部分人來說,有的接受能力強,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就不會得。它是因人而異的。家長只要和孩子溝通好,安撫孩子的情緒,多對孩子的心理進行疏導,就能幫孩子擺脫恐懼癥的心理。
下一篇:生活中有哪些簡單擺脫社交恐懼癥的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生活中常見恐懼癥大全介紹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