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何謂強迫癥?
強迫癥是神經癥的一種特殊類型,表現形式多樣,不僅反復想,而且反復做,如反復洗手、洗衣被、點數、關煤氣、鎖門、整理物品等,有的反復糾纏于一些毫無意義的或無法解決的問題,如“太陽為什么從東方升起”,“1+1為什么等于2”,“人為什么不長角”,有的出現做下流不道德行為的念頭,或怕自己做出傷人害己的行為,但這些行為都沒有發生,如看到剪刀就出現要刺某人喉嚨的念頭,并害怕真的會干出這種事,有的腦中總要出現與耳聞目睹相對立的語物,如聽到說"好",腦中就想到"壞",見到紅色,腦中卻要想到黑色。強迫癥持續時間長,發生次數頻繁,自知不合理卻又無法擺脫,給自身帶來嚴重的痛苦,使日常生活行為遭到干擾和破壞,所以一旦得病,不能輕視,要及時進行心理咨詢和藥物治療。綜合性治療如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行為治療能幫助解決痛苦。
強迫癥案例
個案1:小艾在一家醫院當護士。8個月前,姨媽患癌癥去世,她非常傷心。此后,小艾老擔心在醫院上班會被傳染上癌細胞患癌癥。每次下班后,總是反復地洗手10多次。回到家,需換掉所有的衣服和鞋,“避免把癌細胞帶回家”。盡管科里的醫生告訴她,癌癥并不是通過傳染致病,但小艾就是不放心。后來發展到在醫院不坐別人坐過的椅子,別人不小心碰到了她,她就會不停地洗手,直到認為洗干凈為止。每天如此“清潔”花去了小艾大量的時間,使她疲憊不堪,嚴重影響了工作,科主任嚴厲地批語聞她,家里的老公也怨聲載道,小艾感到很委屈,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已。
個案2:阿紅今年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她每天花很多時間照顧孩子,給女兒喂奶、洗澡、陪女兒睡覺,很快就成為一名好媽媽。有一天,她的腦海里突然出現了一個可怕的念頭;她會刺傷她的女兒。雖然她知道這不可能,盡力控制不去想它,但這種念頭卻揮之不去,不斷地冒出來。阿紅現在再也不敢碰剪刀和菜刀,害怕自己會突然拿起它們,刺傷女兒。為什么阿紅會有如此令人痛苦的想法呢?
個案3:在大學的最后一年,學財會的小陳發現自己花了越來越多的時間完成功課,每次作完作業,他總是要反復檢查,直到自己滿意為止。畢業后到了一家銀行工作,同事很快發現明明可以2、3小時完成的帳,小陳卻需一兩天完成。因為他總是擔心帳沒有作對,反復地檢查。不僅是在工作上,小陳出門時反復檢查門窗是否關好,寄信時反復檢查信的內容,看是否寫錯了字,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單位領導只好讓他回家“休息”。
其實,以上三位都想上一種叫強迫癥的心理疾病。以前醫生認為強迫癥并不多見,主要是因為很多人并不知道這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八十年代早期,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通過大規模的調查驚訝地發現強迫癥甚至比常見的情感障礙、驚恐障礙的患病率還要高,每年因強迫癥要花費8.4億美元。強迫癥與抑郁癥一起,被列入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四大精神障礙之一,成為21世紀精神心量疾病研究的重點。專家估計我國強迫癥患者也不會少。
強迫癥主要表現為強迫思維和或強迫行為。強迫思維是指反復出現在患者腦海里的某些想法、沖動、情緒等,患者能認識到這些是沒有現實意義、不必要的,很想擺脫,但又擺脫不了,因而十分苦惱,如個案2中阿紅表現的就是一種強迫思維。有的表現為強迫性窮思竭慮,如反復想1加1為什么會等于2,而不等于3?有的反復擔心是否會說錯話、作錯事,因此反復地檢查;有的想到、聽到、看到一個詞時,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另一個詞;有的腦海里反復不斷地出現某一件事、某一句或某一段歌曲;有的出現違自己意愿的沖動,如走到高處,有一種往下跳的內心沖動,抱著自己心愛的小孩,想往地上扔。患者為減輕強迫思維引起的焦慮,患者會作出強迫行為;反復檢查;不斷地洗手;為了使自己放心,不斷的向別人詢問要求得到保證;做事要求按一定的順序,如出門必須先邁左腳,否則就不吉利;看書時,需反復地看和寫。患者明知很可笑,但不做又擔心。可是做了,如此折騰,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自己很累,別人也有意見,嚴重影響了學習、生活和工作。所以患者非常的痛苦。
部分強迫癥患者在個性上還有以下特點,膽小謹慎、循規蹈矩、做事一絲不茍、追求完美。另外,不是所有有強迫癥狀者都是強迫癥,其他一些疾病也可以出現強迫癥狀。
很多強迫癥患者起病于青少年,嚴重影響個人學習、生活和工作。但由于對疾病認識的局限性,往往認為單憑自身的努力能夠克服,延衰了治療。其實即早的診斷和治療非常必要。強迫癥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主要使用和5-HT有關的藥物,心理治療包括行為療法等。以上應在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指導下進行。
下一篇:強迫癥的診斷要點 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庭暴力中的心理游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