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獨立的個體
一般來說,孩子出生以后需要父母的撫養才能長大,有一段時期孩子對父母是依附的關系。在這段時期,父母付出很大的辛勞,同時也因為孩子對自己的服從,從而得到莫大的快慰。
但是有很多父母沉湎于這種依附關系帶給自己的快慰,而忽略了孩子在長大,忘記了養育孩子的目的是要讓他能夠獨立,從而不自覺地抵制這種依附關系的改變,習慣于用命令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或者包辦應該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不自覺地壓抑了孩子獨立個性的成長,埋下了孩子未來問題的隱患。
其實,父母和孩子一樣是獨立的個體。父母曾經是孩子,而孩子也將成為父母。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已經為人父母而忘了我們也曾經身為孩子,不能因為自己的成熟而剝奪孩子要求成長的權利。
成長的矛盾
父母和孩子一樣,都處在成長的過程之中,都有完成自我成長的任務。孩子獨立意志不斷成長,對人對事開始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必然與父母的意志發生沖突。而就父母來說,既有通過自己意志將社會規范和做人道理傳輸給孩子的義務,同時又有培養孩子獨立意志的責任,有的父母仍有繼續發展自己獨立意志的需要,如果這幾方面的尺度把握不好,自身的矛盾就難以避免。
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應逐步從監護人的角色淡出,不再執著于孩子的依附帶來的滿足,而轉為成為孩子的朋友,讓出生活空間供孩子獨立成長。
因為自己對孩子成長的全局欠缺認識和把握的能力,父母會滿足于自己在生活的具體事務上來替代孩子做主,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包辦是自己能力低下的表現,對孩子不放心是不自信的表現。越成熟的父母,越能從自身的能力增長獲得滿足,而不是從孩子對自己的言聽計從中獲得滿足。
及時的適應
越是重要的東西越難以被察覺和把握。在孩子成長的時候,我們容易觀察到孩子身高體重的變化,語言表達上的進步,但是,孩子人格上的分化和思想上的發展就不容易被觀察到了,如孩子是否樂于與人交往,是否能理解別人的需要,是否能理性地對待別人的負面評價,如何看待自己對于社會的責任,等等,而這種發展變化對于孩子未來心智的全面成熟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些時候,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跟上孩子的發展變化,不能逐步教會孩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辯證的認知方法,不能逐步放手讓孩子獨自去適應生活,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教育缺失或者成為孩子成長的障礙,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