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青少年本該是個積極向上,意氣風發的年齡,但是如今的社會給青少年也帶來不少的壓力,讓他們也有了屬于自己的煩惱,有不少同學總覺得“煩透了”、“沒勁兒”:“煩”,等詞語經常從他們的嘴巴里冒出來。
煩惱表現為郁郁不樂、心情不舒暢,苦悶、壓抑,什么都不想做。如對名利過于追求,得不到滿足便苦惱起來;性情多疑,老是無端的覺得別人在背后說自己的壞話,常常感到莫名其妙地苦惱;嫉妒心重,看到別人的成就和事業,心里就難過;在同學間好搬弄事非,制造不和,結果弄得矛盾百出;對自己的能力不信任,老懷疑自己在某些方面不稱職,不能很好完成工作、學習;擔心自己將來不如意等。
引起煩惱的外在原因主要在于單調、重復、乏味的事務。目前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大都挺重,課余生活不夠豐富,每天除了課堂還是課堂,除了讀書還是讀書,甚至連節假日都沒有,難免感到厭煩。
其實,幾乎人人都會產生厭煩感。有了煩惱并不可怕,它正是你需要改變現狀的信號。關鍵是要弄清煩惱產生的原因,來克服和消除煩惱。
1.使自己的生活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要把對物質和名利的追求當作人生主要目的,這是擺脫精神苦惱的最重要前提。學生應該在學習上有很強的上進心,把遠大的目標和近期的任務結合起來,感到學習有意義,這樣從根本上就不容易產生厭煩感了。
2.經常進行自我調節。不要在同學之間搬弄是非,不要無端的猜疑別人,不妒嫉別人,不要回避可能使你煩惱的事情。除了從學習中尋找樂趣以外,多參加一些課余活動和體育鍛煉,使生活充實而豐富。
3.注意多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同時可利用假日到野外放松以下,大聲地喊一喊,以消除內心的郁悶。
對于青少年的煩惱不是他們自己的問題,家庭和學校都要重視起來,盡量減少給予他們的壓力,讓他們生活在一個自由輕松的環境里,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便利。
下一篇:注意: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地父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學生要遠離空虛無聊的心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