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是生理發育較快而發展相對遲緩。
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而水平的提高卻相對緩慢一些,這就使得他們缺乏調節和支配自己活動的能力,常常表現為過剩的精力有時使用不當,甚至在不良因素的影響下,特別容易因為外界的刺激而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易進行暴力性的違法犯罪活動。
二是獨立意識增強而認知能力較差。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有一種力圖擺脫對成年人依附的強烈愿望和要求獨立自主的狀態,遇事常常自作主張、一意孤行。對外界社會充滿了好奇,但社會閱歷不深,辨別是非和抵制不良影響的能力也差,思維方法也具有一定片面性和表面性,對許多問題也往往分不清是非、搞不清楚現象與本質,不能正確而全面地認識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容易產生逆反,發生違法犯罪行為。
三是個人需求急劇增長而受客觀可能性的限制。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個人需求的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青少年的有些需求是合理的,但又是客觀條件所不允許的;有些需求則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非道德、非法的,所以這種需求必然受到各種限制而不能滿足,為了滿足需求,就要鋌而走險,實施犯罪。
針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進行有效的犯罪預防,就要從思想、等一般規律出發,采取針對性的教育預防措施。一是結合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特點,人民法院要圍繞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長情況、家庭情況、社區情況、交友情況、、生理等方面進行必要的社會調查,為公正處理和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被告人提供依據。二是及時矯正青少年犯罪前的狀態,加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教育。針對青少年犯罪前的不平衡、逆反和空虛寂寞感等狀態,可以采取以鼓勵為主的教育手段,為青少年營造溫暖的環境,增強其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抑制自我空虛感。在培養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關注,重視他們的敏感、好奇、喜歡模仿和愛冒險的特點,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三是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結合。學校要開設健康教育課堂,為青少年提供解決煩惱和困惑的途徑,培養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人格、性格和品格,同時,還要將法律知識貫穿其中,從細微處將普法教育體現出來,努力將青少年培養成獨立自主、人格完整、身心健康、遵紀守法的一代。
>>>下一篇:教育專家:30%左右青少年犯罪由暴力電影引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少年犯罪——一個不容回避的話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