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癥表現為:
1、在接觸恐怖刺激物時,出現焦慮、緊張等癥狀。
2、在接觸恐懼刺激物前就開始擔憂,出現期待性焦慮。
3、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避免接觸可能引起恐懼的情景,出現回避反應。
社交恐怖癥在我國常見,其表現繁多,但都與同別人交往有關。如在別人面前怕吃東西、怕臉紅、怕說話、怕笑、怕被別人注視、怕與異性接觸等。他們一旦發現被別人注視,自己就不自然,臉紅,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感到無地自容。因而不愿社交,特別害怕到公共場合去,不敢從成排人面前走過。這些回避行為加重了對人恐怖的惡性循環。
常用的治療恐怖癥的方法有: 森田療法、暴露療法、鐘氏認知領悟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系統脫敏療法、集體療法等。但不管應用什麼療法,都應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做到帶著恐懼去生活,把恐懼感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內,面對恐懼、接受恐懼。體驗多了,隨著時間的流逝,恐懼感就會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