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哮喘
哮喘是一種變態反應疾病,患者有半數以上在12歲以前起病,20%起病于3歲前。米勒1970年曾報道,大部分哮喘要持續到17歲左右,有的伴隨一生。
患哮喘的青少年,往往都比較敏感,由于體力活動受限,影響學習,易產生自卑、情緒,這進一步對青少年的社會適應產生不良影響;哮喘發作時要對癥治療,控制發作,抗感染,在平時應注意治療,使支氣管能較松弛,減少發作。
(二)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病,發病率很高。據統計,占人口10%一12%。其中21~50歲占73。94%,尤其以男性青年為多。若在20歲以前患病,常有家族史。其發病與遺傳、精神、飲食、藥物、環境等諸多因素有關。其中精神因素是明顯誘因;患病后.病痛影響再加上負擔,可影響患病青少年的社會交往活動。本病易反復發作,甚至可以出現出血、穿孔等并發癥,這時對青少年的刺激就變為嚴重了。本病的治療宜強調綜合措施。
(三)緊張性頭痛
緊張性頭痛,又稱精神肌源性頭痛,在青年小多見。焦慮、抑郁或長時間壓力過重可以誘發。發作時,顱周肌肉張力增高.整個頭部呈彌漫性壓痛,患者有壓迫、沉重感。枕區疼痛向頸項、肩胛放射,患者一般情況好,無嘔吐,不影響患者活動。但反復發作會限制百少年的社會活動,并因此產生消極。
此病患者往往比較孤僻、固執。在治療時對焦慮、緊張、抑郁患者應予疏導。可通過針灸,按摩等對癥療法,放松頸項肌肉,并適旦使用鎮靜劑。
(四)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神經障礙性皮膚病,青年常見,女學生中最多見。多由精神緊張勞累引起,如在考試前后。好發于頸部兩側,往往出現陣發性劇烈瘙癢,逐漸出現多角形成片丘疹,搔破時可合并感染。此病病程長,常數月不愈,癥狀時輕時重。患者可因此出現焦慮、煩躁等。對此病治療應以減少精神負擔為主,配合服鎮靜劑與外用止癢劑,避免刺激件飲食等。局部皮疹可用含皮質激素的外用霜劑。
(五)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指發生于口腔粘膜淺表的、圓形小潰瘍,呈針尖、米粒樣大小,可單發或多發。常在唇舌頰粘膜處,局部劇烈疼痛,可伴有舌尖糜爛,小便短赤。此病發病率高,青壯年好發,女性居多。常有明顯精神誘因,抑郁、惱怒、失眠、勞累時病情加重,并易復發。對此病宜局部用冰硼散、青吹口散吹布患處。全身癥狀明顯者,可用中藥辨證治療,防止復發。此外,應保持心情舒暢,勞逸結合,忌食刺激類食物,保持口腔衛生。
>>>
下一篇:青春期人格障礙及變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良好情緒的保護與不良情緒的改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