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游戲里面,他是山寨大王,她是公主,他是皇帝,他可以掌控一切,心情特別舒暢。為什么叫精神毒品,它跟鴉片、海洛因是一樣的。”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陶宏開如是說。
面對上網成癮的孩子,在無計可施的時候,你懷疑過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嗎?你與孩子在平等、相互尊重、友好的基礎上溝通過嗎?作為父母,針對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特點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加強自身的學習了嗎?安徽省著名教育專家葉欣女士的一番話值得每個人沉思。
2010年4月20日,黑龍江巴彥縣一16歲名叫劉軍的少年因玩網游缺錢,遂搶劫、強奸其鄰居,致使鄰居侯某一家老少三口被殺。
2010年7月,廣州順德13歲的少年阿超為了一塊電腦網卡玩網游,揮刀向其好友連砍20多刀,事后竟然天真地說人可以像游戲中一樣“回血復生”。
2010年11月1日,安徽泗縣一中15歲的高一學生勤勤因上網被其母親勸阻,遂趁母親不注意,拿起電飯煲的電源連接線,從后面勒住母親的脖子,致其母親當場死亡,隨后,勤勤將母親的尸體放到床下,翻出母親身上的20多元零錢,又翻出家里的兩千多元現金,給班主任老師發了“病假”消息,拿著錢又到網吧上網。
……
慘痛的事件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疑問,是什么讓花季少年變成了一個個殺人不眨眼的“屠夫”?通過對案件的分析,凡此種種,都與一個因素——網游,有著巨大的關系。那么,網絡游戲為什么對花季少年有如此大的誘惑力呢?網絡游戲中到底是哪些東西引誘著花季少年走上不歸路?如果我們的孩子有了網癮,我們該如何做出迅速有效的正確引導呢?同時,我們該如何有效地預防我們的花季少年染上網癮呢?對此,記者采訪了安徽省著名教育專家葉欣。
“我有300多個老公”
安徽省著名教育專家葉欣認為,網絡游戲中讓青少年去掠奪這種指向,沖擊了道德底線;因為這些網絡游戲大多以“攻擊、戰斗、競爭”為主要成分,青少年長期玩飚車、砍殺、爆破、槍戰等游戲,火爆刺激的內容容易使他們模糊了道德認知,淡化了游戲虛擬與現實生活的差異,誤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了這種錯誤觀點,他們便會不擇手段,欺詐、偷盜甚至發生對他人施暴的事。
“相信每一個關注網絡游戲的人士都了解,現在各種流行的網絡游戲幾乎給充滿反叛意識的青少年構建了一個與現實世界并行的虛擬世界。”葉欣說,與我們現實世界不同的是,在虛擬的世界里,他們各自還有自己的武裝團隊,遇到敵對玩家,或者遇到“看著不爽”的玩家,“殺死”對方就成了唯一的選擇,在游戲里面他們稱之為PK(Player Killing);而PK網游已經成為《征途》網游系列、《天龍八部》網游系列以及絕大多數網游的核心玩法,每個玩家要想在PK中戰勝對方,與之緊密相關的就是其裝備了,這些極品裝備是需要花人民幣才能夠得到的,而青少年自身是根本沒有能力為購買游戲裝備投入龐大的人民幣的,這直接導致青少年為了網絡游戲不惜鋌而走險,進而走上殺人越貨的不歸路;同時,葉欣說,有些游戲,它們還給青少年在游戲里設置了一種可以通過搶劫獲得游戲財富的方法,而這對于正處于心理發育期的青少年來說,影響是極其惡劣和直接的。
除了PK網游盛行于網游市場之外,另外一種以《勁舞團》為代表的所謂技巧性網游對青少年在戀愛觀方面的影響也非常大,這個游戲對于少女誘惑最大,是直接導致很多花季少女失足沉淪的主要原因。在《勁舞團》中,玩家之間通過虛擬的游戲中的結婚進而走進現實中的“婚姻”,而這對于情竇初開的花季少女來說,其對于她們戀愛觀、婚姻觀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是她們自身所不可承受的。而在游戲中設置“結婚”是大多數網游吸引不同層次玩家的又一個手段,記得一個18歲的女孩曾經這樣說,“我在游戲里差不多有300多個老公”。
孩子成為“癮君子”,誰之過?
“家庭、社會及應試教育等因素都可能導致青少年產生焦慮等各種不良情緒。這部分心理出現問題的青少年需要發泄這種情緒。當他有一天發現網絡游戲可以做到這一點時,他就不能控制自己地想去玩”。葉欣說,孩子網絡成癮與家庭教育模式密切相關。
其中,生長在控制型、忽視型、溺愛型、嚴厲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最容易染上網癮,“控制型” 家庭,使孩子易產生敵對情緒;不管不問的“忽視型”,則易使孩子孤僻冷漠、敏感、多疑、缺乏同情心;“溺愛型”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感受、好逸惡勞;“嚴厲型”家庭的孩子,不善于與父母情感交流,情緒極度壓抑。這些都是導致孩子網絡成癮的最主要因素。
而基于應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更是經常由于學業的問題,使得原本應該有和其他孩子一樣平等地位的孩子,由于學習成績以及孩子的自尊心方面的問題,使成績較差的孩子有很強的自卑感,然而,“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又是一個對未知充滿求知欲的時期,這樣,他們從心理上就會尋求其他方面的突破,尋找其他方面的滿足,這樣,一旦網絡游戲進入孩子們的世界,其結果可想而知”,葉欣說,同時,學校里沒有專職的心理輔導教師,而這些則是導致孩子心理情緒無法發泄進而沉迷網游的另一個原因。
另外,葉欣說,當今我們的社會在孩子網絡成癮方面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雖然近年來,相關主管部門對網吧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但還是有一些網吧對未成年的孩子大開綠燈,讓孩子有機會接觸網絡游戲,這是直接導致孩子網絡成癮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如何加強對網吧的監管,是我們的社會應該十分關注的問題。
除此之外,一些網游開發商為什么不能在游戲里設置一些增加孩子們智力卻不會讓孩子成癮的元素呢?為什么只是不負責任地針對人性的弱點去設置游戲內容?使得孩子容易迷失于游戲中。
你的孩子,你懂嗎?
葉欣說,解決網癮問題是個系統工程,只抓住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足以解決問題,這一點已成為共識。但是作為家長、作為教師的我們,卻能做很多事情讓孩子遠離網游。
采訪中,葉欣反復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作為孩子最直接的負責人,家長一定要加強學習,學習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以及與這個時期孩子溝通的方式。
而記者更想問的是,你了解孩子嗎?你有為了孩子的教育加強自身學習嗎?
通過對案件的分析,很多悲劇都是發生在孩子上網回到家中的這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孩子雖然身體剛剛從游戲中走出來,但是腦子里卻依然充滿著各種游戲中廝殺的場面,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再對其無情地斥責甚至體罰,就極其容易導致孩子暴怒進而回到游戲里的那種廝殺,這樣,悲劇也就發生了。葉欣說,其實很多悲劇是可以避免的,這類悲劇發生的誘因網游是罪魁禍首,而根本原因是青春期孩子本身的心理問題沒有疏導好,而直接的原因則是父母不恰當的管理方法與溝通方式。
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加強自身學習,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而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最有效的方式,在孩子沉迷游戲的時候,不能一味地去溺愛放縱,去斥責甚至是體罰、毒打,否則只能是適得其反;而只有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平等的對待,尊重孩子,給孩子民主,甚至參與到游戲中與孩子進行分析,讓孩子切實感受到網游的危害,才能收到預期成效。
同時,建議家長們從小培養孩子的個人興趣,可以是閱讀興趣,也可以是其他的興趣,讓孩子多余的時間用在自己的興趣里。
下一篇:怎么樣化解青春期的孤獨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焦慮并非成人專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