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的“伴腳石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的性成熟提前,在小學五六年級已有30%左右的男孩出現遺精、女孩初潮。青少年在性生理成熟的基礎上,也獲得發展并十分活躍,但是還遠遠沒有成熟。在現代信息紛亂的環境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缺乏理性。 性問題觸目驚心 據報載,貴州省一名17歲的女孩從乖乖女變成“未婚媽媽”的消息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據悉,這名女孩長期擔任班干部,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事前,熟悉她的人無論如何也無法把她與“未婚媽媽”聯系在一起。 另據報道,一個“青春健康”的調查在北京、天津、廣州等12個城市展開。調查的結果顯示,21歲的年輕人中79%有過婚前性行為。一組在城市600名高中生中做的調查顯示,3成的人贊成婚前性行為,4成多的人認為無所謂,而近4成的人認為只要一見鐘情就可以發生性行為。這些事件和一連串的數字讓人震驚,處在的孩子的問題日益突出。 至于青少年感染性病、艾滋病、吸毒等故事已經頻頻見諸報端。令人遺憾和擔憂的是,這類事件似乎并未促使社會各界下決心強化性健康教育并采取行動。這就造成了學生們的性無知、性愚昧、性神秘和性好奇心日漸升級,使不健康的媒介作品及成人中的不良行為得到青少年的認同和效仿。 要大大方方 現在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事實:不經審查的色情出版物大量出籠;宣傳暴力和色情的音像制品到處流傳;言情片、淫穢錄像中大量的暴露鏡頭充斥著銀幕,等等,可以說,黃色污染可謂無孔不入。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就顯得非常必要。要通過大大方方的,讓孩子從小就能以非常坦誠的態度去面對性,在發育過程中少走彎路。那種遮遮掩掩的教育方法,只會讓孩子對性產生曲解。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不去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孩子一進入中學階段,年齡越大就越難進行溝通,更不會敞開心扉提及性方面的事情。 可以這樣說,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當孩子進入以后,隨著他們性意識的增強,應及時進行性知識和性道德教育。家長要切記,在家中所進行的,不僅要教育孩子有關性方面的知識和問題,而且做父母的還要以身作則。 同時,學校也要教給學生們一些性發育的知識,使孩子們有個準備,不至于事到臨頭茫然失措。要使青少年認識到,從性成熟到合法婚姻的建立,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這期間,要教育孩子正確對待異性,引導他們把對異性的向往升華為純潔的情感。要允許他們與異性交朋友,讓他們注重在思想上、學習上互相幫助和促進,不可被表面的性接觸和性吸引所迷惑,避免對性的過度關心和無謂的性刺激,更不要去看一些黃色書刊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