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背后
關于網絡對人們自身行為的影響,已成為學家的研究課題。一般研究認為,每周上網時間在38-40小時,即可能為網絡成癮者。在校大學生的網絡依賴者不僅耽誤了學習,而且由此產生了消極的狀況。
有研究表明,上網交友或玩游戲過度會導致社會孤立和焦慮感,增加抑郁和孤獨等消極情緒,并且減少實際生活中的社會參與度,還會產生頭暈、惡心等生理反應,影響身心健康水平和人格的發展。
目前,在校大學生上網過度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緩解壓力、逃避現實
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矛盾、沖突或不愉快的事件,如學習成績不佳、與戀人、心情不好、與朋友吵架、想家時,缺乏應對困境的方式和資源以及相應的勇氣和信心,不積極采用有益身心的方式處理或調節,而是借助上網聊天、玩游戲來擺脫煩惱,但是借“網”消愁愁更愁。
2、不能合理安排時間
不善于對自己的時間進行科學的管理,于是“跟著感覺走”,以至無法抵抗誘惑,在受到同學朋友的邀請時,失去控制能力,無法抽身。
3、缺乏符合自身特點的具體目標和生涯計劃
對自己的未來迷茫不定,不知該做些什么,什么是自己最重要的,今后該向哪里發展。因此在網上浪費大量時間。試想:明確告訴一個人到哪個地方去,而告訴另一個人只是向前走,誰達到目標的速度更快?
4、盲目追求時尚
認為通宵上網是現代時尚青年的必修課,不玩游戲不上黃色網站就沒有與同學交流的談資,聽到同學大談網絡樂趣而自己卻插不上嘴是很尷尬的事。
5、沒有培養起有益身心的興趣愛好
沒有能力從事其他的文娛活動,把上網作為主要的消遣活動。
6、自尊感的尋求
渴望能表現自己以獲得別人的羨慕甚至崇拜,是人的普遍需求。網絡游戲的高技巧性、復雜性,使游戲者滿足他在現實生活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匿名帶來的多種身份感,可以使上網者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并展示自己人格在現實生活中以外的另一面,如現實生活中的沉默者,很可能在網上妙語連珠,風趣幽默。平日里飛揚跋扈在網上有可能吐氣如蘭。每個人天生都有表達的欲望,只不過是沒有遇到最合適的聽眾,網絡提供了一個最好的場所。尤其在現實中與他人溝通受到阻礙時,在網上能夠尋求到補償。
7、滿足的性沖動與獵奇的需求
對階段產生的性沖動和欲望,不會利用合理的渠道獲得科學的性知識,而是在黃色網站上尋求感官刺激,滿足性的欲望。但因缺少抵制誘惑和分辨信息的能力,在黃色網站中不能自拔。
(作者:張宏宇 來源:《中國教育報》2004年10月3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