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生存的智慧
進行換位思考,就是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上,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思考,從而從對立的角色體驗中糾正偏見,幡然醒悟。
因此,換位思考是一種生存智慧,它能消除偏見、構建和諧、助你成功。
德國有一戶人家需要在城里租一棟新房子。他們一家三口。丈夫、妻子和一個五歲的孩子。跑了一天,終于找到一幢出租的新房子。
于是丈夫敲開了房東的門,對房東說:“我們看了廣告,想來租房子可以嗎?”
房東仔細地打量了三位客人一番,然后非常有禮貌地對他們說:“實在對不起,我們的房子不打算租給有孩子的住戶?!?BR> 丈夫、妻子聽了不知如何是好。躊躇了半天,只好非常遺憾地離開了。
那個五歲的孩子,把一切看在眼里,走了沒多遠他又一個人跑了回來,并用那雙小手敲開了房東的門。
門開了,房東又出來了。小孩很有禮貌地說:“老爺爺,這個房子我租了,我沒有孩子,只有兩位老人。”
房東一聽孩子的話,笑了起來,他們本意是怕孩子吵,一看孩子如此懂事、會說話,就欣然同意地把房子出租給他們了。
換位思考打破了房東老人的角色局限,使他們自愿放棄了原來的成見。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座廟。甲廟的和尚經常吵架,生活得很痛苦;乙廟的和尚相處得十分融洽,生活得很快樂。于是甲廟的主持好奇地前去取經。
行至乙廟前,他看到一個和尚匆匆從外面走進來,剛進大門不慎摔倒了。正在拖地板的和尚見狀趕緊跑過去,迅速扶起并連聲自責:“都是我的錯,地板拖得太濕了?!闭驹陂T口的一個和尚也緊跟著跑過來,歉意地說:“都怪我沒有及時提醒?!北环銎鸬暮蜕袆t說:“還是怪我太粗心?!鼻皝砣〗浀闹鞒挚丛谘劾?,記在心上,未進乙廟就悄悄離去,從那以后,甲廟和尚之間的關系也融洽了。
宋代大儒朱熹說:“責人之心責已,怒已之心恕人”,換位思考使人際和諧,社會安定。
春秋戰國時期,孫臏和龐涓,共同從師于鬼谷先生。鬼谷先生年邁,想把生平所學,嘔心瀝血寫成的一部兵書傳給他們中的智能者。于是心生一計,出了一道智力測驗題。他對兩個徒弟說:“你們誰能把我從屋里騙到屋外,兵書就歸誰。”
龐涓爭先恐后,用盡三寸不爛之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始終未能把師傅騙到屋外去。
輪到孫臏用計了。他十分認真、又十分遺憾地說:“師兄比我聰明十倍,都沒能把老師騙到屋外,我就更不行了。不過,如果老師在屋外,我在屋內,我一定能把老師騙到屋里來。”
老師一面說:“行,行,行,不管是從屋里騙到屋外,還是從屋外騙到屋內,都算數”;一面向屋外走去。當他跨出門時,方知中計,但為時已晚。已被孫臏騙到了門外。
孫臏連聲說:“徒兒該死,徒兒該死”,鬼谷笑著說:“兵者,詭道也,戰場上是沒有師徒之分的?!闭f著把書交給了孫臏,后來孫臏成了千古留名的軍事家。
孫臏的高明之處在于他不知不覺中和老師換了位置,讓老師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放松了戒備,中了孫臏的圈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