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案例三:她正向精神崩潰的邊緣邁去
這天,一位母親領著她正上高三的女兒林來到了我們的咨詢室。
林的母親從面相上來看顯得挺嚴厲,她是某醫院的大夫。而林顯得有些胖和羞澀拘謹,她就讀某重點中學。今天媽媽領她到這兒來,是說讓她來向我討教學習方法的。
其實,林的母親的真實意圖,是讓我來診斷一下她的女兒到底有沒有障礙,以及嚴重到什么程度。在此之前,她已向我講述了女兒的種種情況。
林的父親是某醫院的院長,在事業上很有成就,是一個典型的“工作狂”。在外面在單位里,他能談笑風生,瀟灑自如。可回到家后,他又顯得性格十分內向,整天繃著一個臉,不愿多說一句話。在林的眼里,父親是嚴厲的、緘默的、不可親近的,她與父親之間,好像總有一座無形的大墻,隔絕著倆個人而無法進行著任何親情的交流。林的母親呢,在醫院里是個小頭頭,對工作生活也非常地要強。她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特好面子,無論是自己還是孩子,她要求在任何方面都不能屈居他人之下;二是脾氣急,什么事什么 問題都必須立即解決,否則她就要發火著急。林對這樣一個母親,常常表現出一種十分矛盾的態度。媽媽心情高興脾氣好時,林覺得她特好接近,倆人可以一起說、一起笑,一起唱和一起跳。可當媽媽心情不佳脾氣不好時,她又特別怕媽媽,什么事也不敢和媽媽說。
林在上小學的時候,性格就很內向。她所在的小學是一所重點小學,個個都是學習的尖子,競爭激烈得很。好在那時林的學習成績還不錯,尤其是作文,頗得老師的賞識,這樣也就一直“平安無事”。
到了上初中,林的學習一下子形勢不妙起來。林平時喜歡看文學作品,比較擅長文科,一下子對中學新增加的一些需要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理科顯得極為不適應。此外,小學的學習靠死記和模仿就能得優,故那些語言發展早又肯用功的女孩常常是班里學習的佼佼者。可上了中學,學習上更多地要靠理解和分析才能取得好成績,所以一些靠機械記憶和模仿為固定學習模式,并在小學學習成績一直占優的女生,就突然出現了學習成績滑坡的現象,而林就不幸地成為這類人中的一員。
倘若此時林的父母所伸手幫助女兒一下,耐心地幫助她分析分析學習失利的原因,改進一下學習的方法,女兒就可順利地度過這一學習方式的“轉型期”,絕不至于形成后來學習一敗涂地的境地。可是一來由于林的父母不懂學,弄不清孩子學習退步的真正原因;二來由于他們特好面子,絕不能允許一向給自己家們增光的女兒現在又變成了給自己臉上抹黑。于是,他們經常責罵嘲諷女兒,呵斥女兒學習應該更努力些。
林呢,其實平時學習已經挺用功的了,只是用功的不甚得法。考試失利后,她給自己立下的要求實際上也是更用功些。她每天晚上加班加點,不學到12點不睡覺;白天課間她也不休息,抓緊時間背呀記呀,可這樣做的郊果除了讓她更加頭昏腦脹以外,并沒有促進半點學習的進步。
在社會學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歸因。所謂歸因,是指人們對事件作出的原因解釋,而人與人之間的歸因方式是不盡相同的,這僅過來又影響人們各自的狀態。當人們在做某件事情而產生失敗的結果時,倘若人們把失敗的原因歸于外部的、偶然的因素時,那么他們不會過于自責,也不會導致自尊心受到損傷;反之,如果人們把失敗歸因于內部的,必然的因素時,他們就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就會動搖自我的尊嚴。林在學習上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后,得到的結果仍是失敗,所以她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力,開始懷疑自己有沒有學習的能力。她曾向自己的一位好朋友感嘆自己真是太笨了。
這樣的狀況一直到了初中畢業也沒好轉。到升學考試時,她又考得一踏糊涂,全面敗北。按理說,根據林平時的成績,林的父母應該實事求是,讓林考個職業高中算了。可是他們不愿意,他們覺得女兒若是上不了大學,那對全家來說就太恥辱了,簡直就是沒臉見外人了。于是他們硬讓女兒報考重點高中。等女兒中考失利后,林的父母又憑著自己是拿手術刀的,社會關系非常廣,就動用各種關系,硬是把女兒塞進了一所條件設備和教學質量都非常好的重點中學。
可是女兒之后的發展并非他們所期望的────并非好的條件就一定能帶來好的結果。林所到的重點學校,除了少數“關系生“以外,全都是來自名校的尖子生,老師的教學當然要先就著這些絕大多數人。所以老師的講課方式、講課速度,別的同學都很適應,可她聽起來卻很吃力,老是跟不上。另外,人對自我的評價往往是以他周圍的人為參照的,而林的入校方式已注定了她在班里的”殿后“地位;看著”排名榜“上總是居在最后一位的自己,林在心中感到無限的自卑。加之老師對她這個憑關系進來的學生有一種成見,因而總愛有意無意地嘲諷地,她性格本來就內向,有話不愛與別人說,同時重點學校的尖子生們自我意識都特別強,講究相互競爭而不講究相互幫助,互相之間都在暗暗的較量。這一切都讓她感到孤獨、壓抑和自卑。
學習基礎差,學習方法不對再加上心情不佳,使得林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特別是理科,林幾乎到了什么也聽不懂,要全部放棄的地步。漸漸地,在她身上出現了一系列的異常情況:
每當考試的時候,她就要生病,而且絕不是裝病,而是確確實實的生病;
她上課老是發呆,表面看她似乎是在盯著老師,其實她的心思早已遠離了課堂,沉浸在她所構造的幻想世界里;
她更加內向了,幾乎沒有一個朋友,在家里也從不愿說自己的情況;
她有些胖,體育的成績也不好,為避免在課上“出丑“,她總是想方設法地逃課;
更令人憂慮的是,林開始學會了撒謊。她經常編造一些好成績來蒙騙父母,而父母也競相信了這個以前從不撒謊的女兒很久,直到后來才發現女兒一直是在“謊報軍情”;
終于有一天,老師找來林的母親,希望讓林轉學,轉到普通中學和職業高中,因為林的學習成績已絕無考上大學的可能。等到母親回來與女兒商量時,林堅決反對轉學或留級,她表示她一定會考上大學。
對此老師的看法是:林已生活在虛幻的世界里,她已不能面對現實,她是在自己欺騙自己。并且叮囑林的母親,不要再逼女兒了,謹防發生意外。
林的母親一聯想到在自己這個知識分子成堆的單位里,已發生了多起孩子、變瘋、出走的事件。她一下子慌了神,連忙找到我,看看她的女兒到底是個什么情況。
我告訴這位母親,她的女兒的問題在于自尊心已嚴重受損,她在以一種病態的方式來保護她那顆受傷的自尊心。教育學的原理指出,如果一個人必須把自己的學業看作是獲得自尊的唯一依據,那么在受到某種失敗的創傷之后,自尊心的嚴重損害也就很有可能了。這種失敗的出現,不是觸及自尊心的外周,而是觸及自尊心的核心部分。因為這時沒有什么東西(內在的或外在的)可以作為個人價值感的依據了。
于是林的生病,她的逃課,她的偽造成績,她的不愿轉學和留級,統統是在保護她的自尊心不再受到傷害。她不顧現實情況堅持說自已一定能考上大學,也確實是在上欺騙、安慰自己。若是這樣發展下去,真難保她不會發生什么意外。
因而我對林的母親說,今后你們一切的言行,都必須從建立女兒真正的自信、保護女兒的自尊不再受到進一步的傷害這一“大局”出發。
另外我告誡這位母親,若要想讓女兒發生積極的改變,你們自己首先要自我改變,包括你們對女兒的態度、教育方式和生活價值觀等。
母親連連點頭,她說為了女兒他們一定做到。
>>>下一篇:不良暗示影響身心健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生留劉海影響了視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