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青少年早戀危害的成因
分類: 學習問題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29
閱讀 :365
青少年早戀是一種社會現象,我曾拜訪過心理醫生,以求得治愈早戀的萬能藥,但都不如意,看來只好發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了。呵呵!
我們先來看看心理學家對早戀的特點的總結:
1.對愛情理解的朦朧性:產生的原因是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生活閱歷少。他們早戀的基礎有的僅僅是異性間的相互吸引,這種吸引只是保留在對方好看、順眼或與自己志趣相投等的基礎上.實際上,他們不太懂得愛情的真正含義,并不理解愛情的深層的社會內容以及所要承擔的道義與責任,因而他們在早戀中萌生的所謂的愛情,往往只是一種帶有浪漫色彩的理想主義的朦朧情感。
2.閉鎖性:很容易理解,亦不愿意向父母和其他長輩說自己有關早戀的事情。
3.早戀的年齡越來也趨前:即位早戀的趨向低齡性。
現在,我們切入主題去看看早戀的危害:
1.由于青少年的感情調節能力不強,所以:在失戀后會產生難以消去的強烈的的自卑感;在“戀愛”過程中,會克制不住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因此而留下終生的悔恨;同時,青少年對他人的理解還不成熟,所以感情的破裂變得十分容易。
2.同樣,青少年會因為早戀而影響學業,或者使自己的人格發生扭曲等等。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
這是早戀的主要危害,但還有一些危害還值得商榷:
3.消耗自己的感情,使得以后的婚姻生活變得不順利。
4.影響智力發展。(由于這兩點有些不太合符此文的文意,但又不能不提,所以,請大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此。)
好了,該到論成因的時候了:
首先,我先解釋一下等會兒會用到的幾個重要名詞:
黃色圖片原理:為什么我國要掃黃呢?其中有一個原因是黃色信息會影響青少年的健康發展,這是公認的。但話又說回來了,如果人類從來都沒有穿衣服的習慣,那么,什么是黃色信息?黃色圖片、影視等從何說起?所以,黃色圖片對青少年的不利影響不在于它本身,肯定是由深層的社會含義和人類心理現象導致的(但到底是如何卻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內)。然而,青少年早戀也是如此,所以,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于是,“黃色圖片原理”便定義為:早戀的危害不在它本身,而是像黃色圖片的危害一樣有著深層的發生機理。
愛情的本質:(想知道的話看看接下來的那張帖)
1.根據黃色圖片原理,我們可知早戀的危害在于社會和青少年本人。青少年早戀本來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他們的潛意識里沒有“墮落”、“影響學習”等,早戀本身是純潔的,是像青年人戀愛一樣是沒有對與錯的,可是,在社會、家庭和青少年本人的影響下,早戀產生的心理機制已變得極其復雜,若不知道愛情的本質,那么,他們會產生極其復雜而又極其膚淺的心理機制,從而導致青少年早戀時的總總“怪異”的行為。所以,青少年早戀的危害肯定有一部分是由這個社會對青少年早戀不恰當而且不成熟的反應引起的。
2.同樣,我們不能忽略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因為青少年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同時,他們的思想又不成熟(簡單的說就是不明白愛情的意義),所以,總有克制不住的情況,從而影響學業,或者留下終生的遺憾。這是家長,老師經常用來指責青少年早戀的“論據”。
3.有些青少年卻似乎不太被社會影響,放任自流地早戀。但早戀對這些人也會有一定的危害。為什么?想不通嗎?如果你想不通,就證明你與這個社會對早戀的態度同化了。其實原因很簡單——干每件事情都會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所以,我們只要把早戀放開一點,但又像克制玩電腦游戲一樣去克制不利的因素,那么,早戀也是允許的,因為它也有有利的一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