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從現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最近幾次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那么就有很多在思考了,為什么有那么多得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呢?其實主要生活中存在誘因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
生活中存在誘因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一、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
大學新生都有一個角色轉換與適應的過程,每年剛入學的大學生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心理學上將這一時期稱之為“大學新生心理失衡期”。導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現實中的大學與他們心目中大學不統一,由此產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對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系、新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產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調;另外,新生作為大學中普通的一員,與其以前在中學里作為佼佼者的感覺大不一樣,這也是導致心理問題的誘因之一。
生活中存在誘因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二、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
“踏著鈴聲進出課堂,宿舍里面不聲不響,互聯網上述說衷腸。”這句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現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導致大學生交際困難有以下幾個原則:目前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對其教育不當造成了一些負面效果,如任性自私、為所欲為;由于從小缺乏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感與合作精神;家長的過分包辦使獨生子女上大學之后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的能力。
生活中存在誘因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三、學習與生活的壓力
大學生的學習壓力相當一部分來自于所學專業非所愛,這使他們長期處于沖突與痛苦之中;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精神長期過度緊張也會帶來壓力;另外還有參加各類證書考試及考研所帶來的應試壓力等等。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大學生出現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壓力主要在于學生不善于獨立生活和為人處世,還有生活貧困所造成的心理壓力。
生活中存在誘因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四、對獨生子女教育不當造成的后遺癥獨生子女群體已成為當前大學生的主體。
對獨生子女的教育不當而造成的后遺癥,是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頻發的一大誘因。獨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際已成為家長、老師及教育界人士棘手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源于獨生子女從小就備受家人的溺愛,缺乏集體合作精神。在溺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常會養成許多不良習性,而這些習性則成為誘發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產生暴力傾向和行為。
以上這些都是生活中存在誘因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正是因為上面這些生活中存在誘因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才能中國那么多大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呢?
下一篇:家長幫助孩子提升自尊心的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學生的錯誤心理狀態有哪些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