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問:我的孩子讀小學六年級,以前她很聽大人的話,大人叫干什么就干什么。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她越來越不聽話了,我們說東她往西,我們說好她偏說壞,凈和大人對著干。我想,這可能就是書上所說的逆反吧?請問,怎樣才能改掉孩子和大人對著干的壞習慣?
答:對您所提出的問題,應該客觀地進行分析。從您的敘述中看,我想您的孩子確實具有逆反。但是,是不是有逆反就一定是壞事呢?是不是孩子只有聽大人的話,“大人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才算好孩子呢?要弄清這些問題,我們最好先來看一看到底什么是逆反。
學家認為:逆反是指在某種特定條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當事人的主觀愿望相反、產生一種與常態性質相反的逆向反應。近年來,這種在兒童、少年當中尤為突出。它的主要表現有:大家都積極倡導的東西,他(她)卻偏偏表現出冷漠、排斥,而對大家都反對的事物,他(她)則積極、熱情地去肯定和支持。毫無疑問,對于一個兒童來說,強烈的逆反必然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必然會在他們與家長、教師之間筑起一道厚厚的“心墻”。因為兒童還不能正確地、客觀地評價自己,更不能很好地認識社會、指導自己的行動,如果逆反過于嚴重,勢必要影響他們聽從成年人的指導,這將給他們的健康成長造成負效應。
那么,逆反就沒有正效應了嗎?不!任何事情都有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我們不僅要看到逆反的負效應,還要看到它的正效應,并且很好地利用它去教育孩子。十二、三歲的兒童,正處在劇變的時期,不再像過去那樣依戀父母,不再把教師看成至高無上的權威,這說明孩子的思維已經開始具有批判性,并且在逐步走向獨立,這種精神是非常可貴的,家長應該悉心地去保護,正確地去引導。有逆反的孩子往往喜歡標新立異。兒童在長大的過程中,看待事物的角度、標準也在不斷更新,當他們對傳統的行為方式、思維模式看不慣時,就易產生逆反。逆反使他們求新求異、具有創造性。所以說,有逆反并不完全是壞事,它有其積極的一面,家長和老師應該想方設法將孩子向積極的方面引導。保護孩子心中剛剛萌生出來的積極的嫩芽。
當然,兒童的年齡還小,他們的、思想方法、社會閱歷都還太嫩,對許多事情的看法都會不全面,不透徹,難免要鉆牛角尖,這就需要家長做好正面引導。
首先,家長要先檢查自己的觀念和行為。孩子產生逆反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主觀原因當然是由于孩子的不成熟造成的,但客觀原因多是家長、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空洞說教、野蠻教育引起的。所以,家長得先檢查一下自己,并不是說孩子聽大人的話就是好孩子,不聽話就是壞孩子。大人的話對的該聽,錯誤的不該聽。因此,對孩子的逆反應正確引導,促使它向積極方面發展,而不應談“逆”色變,一概否定
>>>下一篇:平常心看待學生整容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減負 治療厭學綜合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