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 治療厭學綜合癥
分類: 青春期心理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fā)布 : 10-27
閱讀 :429
12歲的文文學習成績一直是班級前幾名,還是優(yōu)秀學生干部,但近來卻吵鬧著不肯去上學,有時還號啕大哭,把課本撕得粉碎。近日,文文走進了華東師范大學健康輔導中心,面對咨詢師,她眼淚直流:“我實在太累了。”經(jīng)過咨詢師確診,文文患了典型的厭學癥。據(jù)統(tǒng)計,該輔導中心去年診治了300多位學生,80%都有厭學的情緒障礙。
厭學綜合癥有明顯的癥狀,通常表現(xiàn)為不愿意上學,喜歡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家里,到了學校總覺得犯困,想打瞌睡。一些嚴重厭學的學生還會伴有神經(jīng)癥反應,一進學校,就會出現(xiàn)拉肚子、低燒、頭暈、胸悶等癥狀,但只要說可以不上學或者離開學校,又馬上“健康”起來。另外,一些學生成天迷戀網(wǎng)絡和游戲,依靠這些來緩解學習壓力,也是厭學綜合癥的表現(xiàn)。
因為學業(yè)負擔過重導致的厭學情緒,已經(jīng)成為目前學生的主要問題。在厭學學生群體中,有因缺乏學習動力而厭學、不堪重負而厭學、感覺學習困難而厭學、情緒和人格問題而厭學四種類型。在所有厭學類型中,因為不堪課業(yè)重負而產(chǎn)生輕度厭學情緒的占了一半。
華師大學系教授徐光興認為,教育風氣是造成學生厭學的最主要因素。我們提倡素質(zhì)教育,很多學校貫徹的卻是應試教育,學生小小年紀就要背負幾十斤重的書包,過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的單調(diào)生活;家長和學生也有攀比成績的風氣,以成績作為“好學生”的衡量標準;教師把升學率抓得很緊,卻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疏導,學生的學習壓力得不到釋放,就會對學習產(chǎn)生逆反情緒。徐光興認為,如果不加以控制,厭學綜合癥群體會有擴大趨勢。
學家和教育人士認為,防止厭學綜合癥,中小學教育要在課程知識量方面“減負”,現(xiàn)在我們一年級的小學生能夠做出日本三年級學生的題目,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我們的學生課業(yè)負擔確實重,需要“減負”;此外,家長也應走出認識上的誤區(qū),即孩子要有好前途就必須“小學力爭上游,高中爭取重點,大學要上名牌”,成才的路千萬條,家長不要把孩子學習的那根弦扯得太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