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恐怖癥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fā)布 : 02-11
閱讀 :347
孩子不愿去學校,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屬病理性的,一種屬社會性的的,一種屬社會性的。前者就是“學校恐怖癥”(下文簡稱為‘前者’),后者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逃學(簡稱為‘后者’)。
不愿上學的表現方面:前者愿一個人呆在家中,常得到父母的允許;后者常在外面游蕩,父母往往被蒙在鼓中。
心身癥狀方面:前者常有頭痛、肚子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后者則幾乎沒有。
情緒方面:前者常有焦慮、抑郁、驚恐、脾氣不穩(wěn)表現;后者只是偶爾有焦慮。
不上學原因方面:前者是因為怕與老師、同學相處,不愿與家庭分離;后者則是因為厭惡學習,貪玩,反抗老師和家長。
平時表現方面:前者大都是聽話的乖孩子,甚至品學兼優(yōu);后者則是學習、品行雙差的后進生居多。
家庭環(huán)境方面:前者一般生活在經濟條件好的小家庭,對其照顧過多,讓其養(yǎng)成了被動依賴的人格;后者一般生活在大家庭中,家庭氣氛不好,家中成人教育意見不一,對孩子關心不夠,常打罵孩子,或者父母離異。
“學校恐怖癥”大都隨年齡增長和人際關系的改善而逐漸消失,若屬于這種情況,你去請教一下心理醫(yī)生;若是屬于社會性逃學,家長就要和學校多溝通,改進教育方法,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和精神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