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早戀及性教育問題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5-02
閱讀 :328
中學生早戀及性教育問題,有幾個數據說明孩子們的成長正在一步步提前。首先是一些地方已經開始試行6歲入學,較之傳統的7歲入學提前了一年,這對孩子智力開發和全面教育的好處且先放下不談,只是說一個“早”字。
來自生理醫學專家的統計,也有一個“早”的問題。現在的小孩子不僅思考的問題比上一代人來得早,考慮得深,而且在生理上也呈現早熟的勢頭。
有人說是食品中的激素多,催生了早開的花朵。也有人說這是時代進步人類進化的必然結果。不論怎樣講,早開的花朵已經擺在我們面前,這是我們必須應對的現實。
“教育專家說,不要用早戀這個詞,應該叫''來往過密'',我不在意叫什么,問題是念中學的男孩女孩來往過密,沒有任何好處。教育部門要解決的是,讓男孩女孩在這個時期專心學習。不是用一個詞代替另一個詞。”一位中學生家長的話。
某媒體報道,有一位長得比較漂亮的高一女生肖華(化名)隨父母調動來到某城市,轉入該市某中學。上學僅兩天,同班一位男生就給她寫了一封“求愛信”,希望與她談朋友。肖華以為是同學搞惡作劇,沒理這事。不料次日,這位男生又寫來了“約會”條子,此外,還有同班的兩個男生也寫來類似的“求愛信”。不愿陷入早戀泥潭的肖華將此事告訴了老師,經過班主任批評后,接連四五天無人再寫信求愛。孰料從21日開始,又有多名男生寫“情詩”和“情書”給她。還有男生硬要做“護花使者”,在放學時纏住她。
這則新聞一出,即被多家報紙轉載。許多讀者當作笑話來談,然而有同樣大的女兒在高中讀書的家長則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女兒在學校交“男朋友”,已經是他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某重點中學的一位學生家長說,“不怕你笑話,我剛上高一的女兒也有''男朋友''。這個''男朋友''是她上初三時就有的,女兒還算有一定自持力,刻苦考上了重點高中。那男孩子沒能考好,考到了一般的高中去了。男孩家長和我一樣也知道兩個孩子的事情。說是我們的孩子拖了他們孩子的后腿,影響了學習。我不知道這事該怎么講,兩個孩子好上了,在這個時候肯定不是一件好事。但這能怪我嗎?我天天要上班,回來天都黑了,孩子交給學校了,這種事情學校更應該把握好。前一陣子教育專家有個說法,說小孩子的這個情況不叫''早戀''為好,叫''來往過密'',我不在意叫什么,問題是念中學的男孩女孩來往過密,沒有任何好處。教育部門要解決的是,不是一個詞換成另一個詞的問題,而是讓男孩女孩在這個時期專心學習。孩子一天天大了,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是打也不是罵也不是的時期。不讓他們來往,攔也攔不住。我現在索性就讓他們交往,讓女兒少與''男朋友''見面,多學習。可是電話也是一打一小時。怎么辦,我真的沒辦法。”
中學生早戀的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市內找了幾所中學,在放學的時候站在門口看放學出來的少男少女。常常見到一出校門,就有男生騎單車把女生帶在前橫梁上離校,也有的男生騎著摩托車,帶上女生一溜煙地就消失在車流中。把這種卿卿我我送女同學回家的情況說成是早戀,學生們覺得這“帽子”太大了一點,但把這種現象說成“互相幫助”,顯然不是那么回事。多數時候是誰都說不太清楚,權且稱它為中學生男女情感的灰色地帶吧。有的男孩女孩相安無事地走了過去,而有的孩子則在這個地帶迷失了方向,甚至鑄成悔恨終身的錯誤。
“在中學生中普及性知識,我以為很有必要。甚至明白一點講,普及避孕知識,也很有必要。現在的電視電影太厲害了,小孩子小小年歲就什么都見過了,什么都敢想,也什么都敢做。一旦出了麻煩,可怎么得了。遮著蓋著,不如面對實際。一位心理醫生的話。
今年夏天,某中學高中的一個班級在上體育課的時候,有一位女同學突然倒在了操場上……后來,校醫趕到,發現這個女生竟產下一個早產的小孩。而這件事情發生之前,她從未向任何人提起自己懷孕的事,家長不知道,學校也不知道,連天天在一起的同學也沒有察覺。
中學生生孩子的事情,在某城市也曾有發生。那也是一個高中生,還是很不錯的一所學校的學生,因她很胖,所以懷孕許久沒被發現,后來生下小孩,人們這才發現大事不好。這里不是要談哪個城市的中學生生小孩的問題,這種事出在哪個城市都不是光彩的事。當務之急是如何禁絕這類事情的發生。
中學生的課程中已有了一點生理衛生的知識,現在的情況是加強性知識的教育已經成為新的課題。某醫院的性醫學科專家,他認為在中學生中開展性知識的教育很有必要,他甚至談到了對中學生談避孕的敏感話題。
以前提到的兩個中學生生小孩的事件為例,可以想見,這兩個學生身上懷了孩子時,心理壓力有多大,她們將經歷怎樣的心理磨難。她們要用布條包住一天天大起來的肚子,又要裝成沒事的樣子去上學,甚至去上體育課。她們的無助與絕望到了極點。孩子幾乎不可能在家長那里得到性與生育的啟蒙與忠告。如果在老師和學校那里得到溝通,這種茫然與絕望釀成的慘劇就不會發生。幾年前某城市就曾有一個高中生都接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了,但因自己已經懷孕的事無法向家人交待,最后自殺了。
中學生的性行為顯然是不對的,但在電影電視等傳媒的許多鏡頭里,對性的渲染與夸大,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重要的。目前的情況是學校的性教育落后于社會的性渲染和夸大。現在,人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不要停留在道德與不好意思的層面上,要更多地想一想保護孩子是最重要的。
性是人類最誘人的花朵,也是最脆弱的花朵。
“安全套上街,或者進入大學校園,它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性畢竟提早地進入了青少年的生活,想躲開它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在一時無法疏導洪水的時候,加高堤防也是一種重要的手段。”一位女高中生的話。
某媒體又報道,前段時間打出安全套廣告。廣告反映兩個方面內容,一是安全套防止艾滋病,二是避免意外懷孕。
一位青少年心理問題專家說,他的一位中學生患者曾告訴他,為了積累與女生發生性關系的經驗,不丟“手藝”,這個孩子事先曾到街上找過妓女,通過這樣的方式,使自己在女朋友那里表現得像個“男人”。
這位專家說,中學生不潔的性行為帶來性病的例子也時有發生。為了安全,所以從這個層面講,讓這些人知道一點安全套的知識也不是一件壞事。這不等于承認和提倡,這只是防范,哪怕是消極的防范,也比不防范要好得多。
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題是“關注青少年,預防艾滋病”。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當日發表講話中說“缺少關懷,親情和性衛生教育,以及暴力,貧困和岐視是造成眾多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原因。”“艾滋病”向青少年襲來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非洲,也發生在亞洲,誰也說不準它什么時候就會來到我們的孩子身邊。
今年,某校園里發生了新奇的事,校園里出現了自動售避孕套機。近日,不少地區正在熱烈地討論“大學要不要開展性教育”的問題。
《心理輔導》雜志的專家說,“這個問題的提出很不科學,也不實際。現在不是討論大學里要不要開展性教育的問題,而是中學里也應該開展性教育的問題。而且更應該研討的是如何推進這項工作和具體的實施辦法。性不僅關系到個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而且也直接影響著社會秩序和安寧。在我們這個以與異性一起生活為基本生活狀態的星球上,性的教育也應該作為最基本的人生教育之一加以展開。健康的性教育至少可以幫助人們辨別負面的性行為的危害,減少身心創傷。特別要指出的是,性的健康教育不僅僅包括解剖和生殖方面的知識,更不能簡單到在大街上設置售套機而一了百了。性的健康教育也不光是青春期的問題。性教育是從一出生開始而終其一生的教育,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內容。不僅青少年要開展性教育,就是成人中性盲也是大量存在的。我們要把性教育看作是人格教育或人性的教育。這是下個世紀我們應該考慮的很大而且很廣泛的計劃。”
在日前舉行的性心理咨詢活動中,他們正在籌劃成立性醫學科學協會,計劃在將來通過這個協會與教育部門合作聯合開展青少年科學健康的性教育活動。現在中學生出現早戀并不為奇,問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應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