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如今的小寶寶個個都非常幸福,不但是父母心目中最珍貴的寶,并且還得到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深深的寵愛。不過與此同時,由于寶寶身邊的人對他們都非常遷就,所以就容易造孩子自私的心理。所以作為父母,要想讓自己的寶寶心理健康,那么在平時就要把握好度,并且懂得怎樣引導他們消除這種自私心理。
1、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盡量不給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2、引導孩子尊重和關心長輩。
要讓孩子學會享受時應首先考慮長輩,就餐時,好菜要先挾給長輩吃,舒服的位置讓給長輩坐;別人為自己服務要表示感謝;別人不便時,應盡可能提供幫助,逐步體會到幫助、關心別人是愉快的。寶寶保持健康的心理,也需要這些心理保健常識。
3、讓孩子學會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家長應指導孩子從小學會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等,給爸爸媽媽倒茶水等,讓他體驗父母勞動的艱辛,懂得要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以便將來為家庭和社會多作奉獻。
我們都知道,寶寶對做家務勤不勤快,或者是懂不懂尊重家里的長輩,并且熱情與長輩分享美味的食物等,這些好習慣都需要父母從小培養,否則寶寶會很自私。不過一旦發現寶寶存在自私問題,父母也不防冷靜思考自己的育兒方式,并且通過文章中介紹到的方法,幫助他們克服自私問題,擁有更好的親子關系。
下一篇:家長的溝通 對孩子成長很重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應該給孩子哪些心理營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