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對于有孩子的家長來說,都會很疼惜自己的孩子,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受傷,如果看到孩子哭了,自己的心也會很疼。但是有些嚴厲的家長就會讓孩子不許哭,而且像對大人一樣對待孩子,這也是不對的。那從親子關系出發,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做些什么呢?
一,不能一味責怪
孩子在走路的時候不小心被絆倒了,孩子覺得疼就哭了,可是這個時候家長走過去沒有抱著孩子安慰,卻一味的說教。任何時候,家長都不應該對孩子說這樣的話。不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如果你說孩子很懦弱的話,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降低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自我價值感低了,那么孩子將來在處理事情時,就會沒有信心或感到無力。
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在因為什么傷心的時候,你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把心思轉移到其他方面就好了,說不定他就會忘記剛剛不愉快的事。當孩子被桌子撞倒時,一些家長都會用這種推脫責任的方式為孩子疏導情緒。殊不知,用這種方法應對孩子的哭泣,只會讓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徐亮表示,如果這樣的情形多次發生,很容易導致孩子在遇到挫折時,不會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總是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
三,聽孩子傾訴
孩子有的時候也像大人一樣,可能只需要一個簡單的依靠,一個簡單的傾訴,你在傾聽的時候說一句:“原來是這樣啊。”孩子就會覺得有了人聽自己講話,還得到認同就會很開心,很滿足。父母首先要接納哭的情緒,明白孩子有這個情緒的需求,需要經歷哭的過程。家長在做到容許這情緒存在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對此情緒持認同、支持的態度。如家長可以這么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摔跤了很痛,別害怕,來揉揉,媽媽和你在一起呢。”
孩子哭的時候,有些家長會選擇回避的方式,這是更加不對的作法。對于孩子來說,家長的一言一行,對自己的任何反應都是很關注的,而且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心理。家長在孩子哭的時候應選擇理智的,孩子能接受的方式進行安慰。
相關閱讀:懷孕媽媽做胎教的用途有多大
下一篇:父母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打好關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需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