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人格障礙,一聽起來就十分的嚴重,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有一種人格,但是人格障礙患者在生活中卻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而心理學研究發現,獨生子女更容易患人格障礙,那么,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專家解釋,人格障礙,(Psychopathic Personality)又稱病態人格、變態人格、精神病態、人格異常等。
所謂人格障礙,是指兒童期或青少年期發展起來的嚴重人格缺陷或病理人格改變,或者人格在總體上不適應的一類心理疾病。人格障礙有廣義和狹義兩種不同概念。歐美各國都持廣義觀點,除了傳統的反社會型病態人格外,還包括偏執型、分裂型、情感型、暴發型、強迫型、薏癥型、衰弱型、幼稚型以及縱火癖、偷竊癖、說謊癖等數十種類型。多數精神病學家認為本癥不是一種真正的精神病,而是一種人格異常,病理人格、心理變態,極端偏離正常人的人格范疇的心理障礙。在表現形式和處理方法上也與一般精神病不同。他們所犯的犯罪行為是要負法律責任的,但是要減輕量刑尺度。在心理醫學中,按照傳統習慣仍將病態人格與性變態放在心理疾病的范疇中探討,是一種表現在人格方面,即心理功能第二層次的個性心理特征方面的病理形態。
關于人格障礙的病因,專家分析,兒童時期的家庭教育、父母的養育方式是形成人格障礙的重要原因。獨生子女承擔了父母更多的期望,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和壓力,父母給予了他們更多的愛,同時不自覺地也希望索取得更多,比如榮譽、面子等等,讓孩子感覺極不平衡、不對稱,從而產生叛逆,所以獨生子女是人格障礙的高危人群。
研究發現,不同的教養方式導致孩子出現的人格問題也不相同:父母比較強勢或父母之間關系緊張,孩子容易形成焦慮、回避、沖動型人格障礙;父母比較冷漠,孩子容易形成分裂、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父母過于溺愛,孩子容易出現自戀、依賴型人格障礙。
因此,在生活中家長就要多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以免自己的孩子出現心理異常,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另外,若是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問題,也應該及時的去醫院檢查就診,早日解決問題,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人生。
下一篇:人格障礙有哪些常見的表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人格障礙與精神病有什么區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