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每當高考來臨,不僅是學生如臨大敵,家長們個個也都在“浴血奮戰”,尤其是高考的前幾天,更是有不少家長索性請假回家,24小時陪護在孩子身邊,期望著能最后再幫孩子點什么。實際上,在這個時候,家長不妨與孩子拉遠距離,但也決不是袖手旁觀。
內心再火熱,也要學做暖水瓶
很多家長在高考前比孩子都緊張:當孩子在家時,連大氣都不敢出,走路躡手躡腳;為了讓孩子能補充營養,天天開小灶,四處找補腦秘方……
這些做法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效果卻很難說了。因為,在高考臨近的最后幾天,孩子承受的心理壓力也已經到了最大限度,父母的這些關愛有可能會變成額外增加的幾顆砝碼,讓孩子喘不上氣來,甚至崩潰。
專家建議:家長要學做“暖水瓶”,不管內心多么著急,外表都要沉著、冷靜,不妨對孩子“冷淡”點,距離拉遠點。
首先,對孩子的復習放手,讓孩子自己想怎么學就怎么學,哪怕一天只學一兩個小時。要知道高考的前幾天,對于孩子來說,該復習的東西已經復習過了,不斷地重復已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而此時,大腦需要通過休息和睡眠來調整腦神經細胞的張弛度,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這一點很重要,整合好了就利于學生在考試時將各種知識能有機地關聯起來。反之,高考前還持續疲勞作戰,就算看再多遍的書,腦海中記憶的知識也都是支離破碎不完整的。因此,應該給孩子多一點休閑的時間,讓他在自發的狀態下學習。
其次,該做的后勤工作仍然要做,但不要有刻意的改變,例如孩子原先吃什么,現在就還是吃什么,并且也不要做獨食,因為那傳遞給孩子的意思是“我比以前更加關注你了”,這會在無形中增加孩子的焦慮感。
家長要多說
中性話語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交流時,由于不了解說話的藝術,往往會在不經意間挫傷孩子的自信心。
例如在說起成績時,父母們常會說一些含貶義的話,如“一模考得太差了”或者“狀態不好”等等,中間含有的“差”和“不好”就屬于貶義詞,而這些貶義詞往往也會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其實,要表達同樣的意思,完全可以換一種說法,例如“一模考得不理想”或者“狀態還要更放松一些”效果會更好。
專家建議:考前和孩子說話時盡量不說貶低性的詞語,而要多用中性詞語,更要及時選擇鼓勵性詞語。例如“這次考得可以,不用擔心”等等之類平靜的中性語言,都不會讓孩子的心情起伏過大。
不隨意暗示孩子
當家長們把孩子送到考場外時,常會情不自禁地說一些囑咐的話,如“加油!爸爸媽媽等你成功歸來!”“記住,成敗在此一舉!”等等,這些話看似鼓舞人心,但在心理專家的眼里,這些話往往會起到加壓的作用。
例如前者,孩子們肯定是想考出好成績的,可高考是一種能力考試,不可能由主觀決定,而家長此時先給孩子定好目標,反倒讓孩子心里更沒有底氣。而對于后者,有些家長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們把高考看得過于重要,因而對孩子過分強調了高考在人生中的作用,這會使得孩子認為自己只有一個選擇,如果考不上,或者考不到一個好的學校,自己的人生也就完了。不管哪種情緒,都不利于孩子考試。
專家建議:當孩子離家赴考時,與其說“祝你考取好成績”不如說“路上注意安全”,這樣孩子感受到的信息會是“父母關心的是我這個人,而不是我的成績”,帶著暖暖親情進考場無疑比帶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壓力進考場要更好一些。
而“高考是一次檢查,但不是惟一的,人生的檢查機會很多,不必太在意”;或“只要你正常發揮就行,我們相信你會盡力去做,而且你做了充分的準備,會做好的。”這些話是適合家長們說的,不會給孩子造成壓力。
家長們不適宜說的話
“再堅持一下,考完試,咱們就都解放了。”
不用說,孩子一聽到這話,第一感覺會覺得自己是家長的負擔,如果自己不考試,爸爸媽媽也不至于這么辛苦。如果碰到那些敏感、任性的孩子,可能會頂撞父母,不僅傷害雙方的感情,還直接影響到孩子考試情緒的穩定。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導致孩子憎恨考試。
“爸媽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你一定要爭氣,要有出息。”
很多家長都認為,只有孩子學習優秀、自覺、求上進才是對父母悉心栽培最好的回報。但是,這會無端地給孩子增加壓力,產生負疚感,認為自己不出人頭地就對不起父母。
“考不上爸媽不會怪你,明年再重新復習。”
很多家長希望用這樣的話來給孩子減壓,幫他們寬心。對一部分孩子來說的確有用,但是,有些孩子卻可能認為這是家長對他們能力的否定。
焦慮就到戶外去發泄
在北京軍區總醫院心理科張倩主任的心理門診中,每年高考前學生來做心理咨詢的都不少,但是張主任認為,家長倒是更該來做做心理咨詢。
現在高考的壓力越來越重,又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們也缺乏應考經驗,于是在一個家庭里常會出現一家子人都緊張焦慮的現象,甚至高考后,孩子已經高興地去游山玩水了,而父母還沒有擺脫焦慮的心理。因此,調整父母的心理狀態也很重要。
要知道,學生的壓力多數和家長有關,他們常擔心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值。從這一點說,父母更需要為自己減壓,自己輕松了才會讓孩子感到輕松。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壓力都無法排解、疊加在一起,讓孩子一方感受到雙重壓力,那么,孩子的高考狀態很難理想。
另外,由于家長的壓力也非常大,家庭內部常會有矛盾發生,而父母如果調整不好自己的情緒,在這段時間內爆發爭吵,則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當家長焦慮不安時,也最容易在無意中表現出對孩子的不滿,這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是很敏感的。
有的家長可能會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只要我外表平靜不被看出來就行了。但是,平靜的心態是不能硬裝出來的。因為人對面容、舉止等肢體語言的感受比對口中說出的語言更敏感。即使你什么也不說,但你潛意識里的不良情緒會不受控制地冒出來,是無法掩飾的。
專家建議:家長的這種焦慮一定要在戶外宣泄,可以找朋友、同事訴說,或者去心理門診咨詢,而不要透過語氣、行為以及語言投射到孩子身上。
當然,家長也可以適當把這種焦慮的情緒和孩子交流,詢問孩子希望父母怎么做,而不是一味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這樣對解除雙方的緊張感都有益處。
下一篇:大學新生需破解“三道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考前莫要讓焦慮打敗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