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異常心理 > 網癮

網癮

網絡時代,為什么我們更加孤獨

分類: 網癮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4-17

閱讀 :462

      孤獨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傷和現代社會的通病。當移動電話、掌上電腦和互聯網橫空出世時, 樂觀的人們曾發出歡呼,孤獨將從此成為一個心理名詞。是的,他們有理由這樣相信,因為人類歷史上從沒有一種通訊工具像互聯網這樣為人們提供了廣泛聯系的可能性。然而,尷尬而矛盾的現實再次擺在了我們面前:我們與大洋彼岸的陌生人聊得海闊天空,卻與隔壁的鄰居形同路人;我們可以交上幾百個網友,身邊卻沒有一個人可以推心置腹。我們不再孤獨嗎?不,網絡時代,我們可能會更加孤獨!


       ***愛爾蘭:世界最孤獨的國家

       在網絡的世界里,最孤獨寂寞的靈魂在哪里?答案是愛爾蘭。世界最大網絡搜索引擎公司Google今年在對關鍵詞搜索次數進行統計后發現,輸入“lonely”(意為寂寞)次數最多的用戶來自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而搜索“happiness”(幸福)次數最多的是新加坡用戶。

       這個結果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愛爾蘭曾經是歐盟中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卻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里,創造了歐洲的經濟奇跡,一躍成為僅次于盧森堡的第二富國。2004年,在《經濟學家》雜志舉辦的“生活質量”評估中,愛爾蘭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合居住的國家。然而,經濟的蒸蒸日上、移民的蜂擁而至,卻讓這個國家多了更多的“網絡獨行者”。這也許就是現代社會的悖論吧。

       ***美國:孤獨的“自由女神”

       美國依然是寬帶用戶頭號大國,2005年底的用戶人數達4939萬人,普及率為16.8%。然而,一個這個自由的信息王國同時也時孤獨的現代城堡。一項針對美國人社會聯系的調查報告表明,與20多年前相比,美國人的社會孤獨感越來越深,越來越多的人表示,他們無人可以相互傾訴。

       研究顯示,1985年,平均每個美國人有至少三個人吐露心聲,但到2004年,這個數字下降到兩個人。更嚴重的是,有2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根本沒有可意信賴的密友,這個20年前高出一倍多。值得注意的是,超過50%的人把他們的伴侶視作唯一的傾訴對象。這是1985年翻了一番。雖然這預示著良好的家庭生活,但也意味著美國人的社會關系更加脆弱,如果他們的伴侶去世或婚姻破裂,他們將會經受致命打擊。

       專家相信,對網絡的依戀是造成美國社會加速疏離的主因之一。因為對網絡的依戀扭轉了傳統的交際方式,當一切都可以在網上解決,勢必削弱情感的交流和對其他關系的關注。

       ***網絡綜合癥:網絡世界的罌粟花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為溝通而生的網絡反倒成為我們彼此靠近的絆腳石?美國一份針對17251名上網者的調查顯示,至少有6%的網民上網成癮,1/4的人在感到無助、焦慮和壓抑時會上網尋求安慰,1/7的人在平時總是想著與上網有關的事,1/14的人如果上網時間縮短就會感到煩躁易怒,1/25的人因上網過度而失業或離婚。最終的結果發現,全球兩億多網民中,有114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網絡綜合癥。

       網絡綜合癥是人們由于沉迷于網絡而引發的各種生理心理障礙的總稱。網絡的包羅萬、快速便捷令現代人心馳神往,而網絡綜合癥卻讓人們陷入無助焦慮、孤獨惆悵甚至引發死亡,這正如罌粟以其美麗吸引了人類,而其毒性又令人們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學教授基姆伯雷博士的一份研究資料表明:網絡綜合癥患者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在網上持續操作的時間失控,為了達到自我滿足,不惜增加大量網上操作時間,隨著感覺樂趣不斷增強,欲罷不能,難于自控,并為此常對人說謊。早晨起床后就有一種上網的需求。有關網絡上的情況,反復出現在夢中或想象中。患者多沉湎于網上自由說談或網上互動游戲,并由此而忽視了現實生活的存在,或對現實生活不滿足。最初是精神上的依賴,可望上網遨游,隨后還會發展為身體上的依賴,表現為平時情緒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等。

       青少年上網成癮已經成為世界性的難題。臺灣發表的一份針對中學會和大學生的“網絡成癮”現象研究報告表明,上癮的學生每周平均上網時間近20小時,比未上癮者超出很多,而且每周上網時間越長,沉迷網絡的傾向越高,所出現的人際關系問題也越嚴重。他們通常無法有效控制和管理上網時間與金錢,一旦不上網便十分痛苦。而且也容易與父母、老師等關系破裂。

       韓國是全球寬帶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2005年,全國網絡用戶中受到網癮影響的人數比例高達12.6%。而受到網癮影響的互聯網用戶的失眠人數比例則從2004年的59.1%提高到了69.9%。韓國計劃在未來6年中將全國網絡上癮治療中心的數量從現在的40座增加到100座,專門治療網癮的心理醫生數量也將增加到1000人。

       網絡游戲已經成為世界一大產業,一些年輕人因為沉迷于其中,游戲掉了生命。2005年8月,韓國一名28歲的李姓男子在大邱一家網吧玩樂50個小時的玩模擬戰爭網絡游戲。在游戲結束幾分鐘后,他生命也終結了——他因心臟功能衰竭而死亡。在三天時間里,他除了上廁所和在簡易床上小睡之外,一直坐在電腦前玩游戲。而他的朋友說,為了專門玩游戲,他甚至辭掉了工作。

       2005年6月22日,俄羅斯一名12歲的超級電子游戲發燒友,因超負荷長時間“泡”在電腦屏幕前而突發中風,結束了自己年幼的生命。2004年10月7日,中國一名在網吧內接連打了3天3夜游戲的小學生被母親拉回家后竟然放火燒家、持刀欲砍親人,變得六親不認。2002年4月17日,中國江西省南昌市一名沉迷網絡游戲的高三學生,在網吧上網玩游戲時因心理過度緊張、激動而猝死。

       ***孤獨在網絡中“變異”

       孤獨讓現代人靠近網絡,而網絡卻讓現代人更加孤獨,有人甚至把網絡變成了犯罪和自我傷害的工具。

       ·孤獨而狂妄的“電腦天才”

       23歲英國青年彼得·弗朗西斯-麥克瑞被人們成為“天腦天才”,但他卻把天賦用在了網絡詐騙和威脅恐嚇上。域名詐騙是麥克瑞的主要財富來源。他在網站上宣稱,他的公司可以為用戶申請后綴是的國際域名,或者后綴是.co.uk的國內域名。此外,他還到處發垃圾郵件,稱他可以申請到后綴是.eu的域名(eu代表歐盟)。5年之內,他就以憑空捏造的“皮包公司”為自己聚斂了160萬英鎊財富。 

       2003年,上千份關于麥克瑞網絡詐騙的投訴讓警方開始追尋“幕后黑手”,但很快他就被保釋出獄。重獲自由的麥克瑞沒有善罷甘休,他向全球數萬名用戶發送了一份電郵,威脅稱將從用戶們的銀行賬戶中扣除400英鎊購買iPod,落款人姓名和聯系方式則報復性地寫上了劍橋郡警察局長的名字和警局總機號碼。結果導致2500多個狂怒的電腦用戶打電話找警察局長,一度造成電話線路癱瘓。在隨后的近一年時間里,麥克瑞先后向劍橋郡貿易標準局和當地警察局的4名女接線員們發出過死亡威脅。他還威脅說要炸毀劍橋郡貿易標準局的辦公大樓。

       2004年11月,英國主管國內域名的組織Nominet在其網站上提醒用戶,稱麥克瑞利用域名詐騙。麥克瑞勃然大怒,隨后對該組織發出威脅,要求對方2個小時內撤下該警告,否則他就操縱20萬臺“傀儡電腦”對英國網絡系統發動攻擊,讓全部430萬個以.uk為后綴的網站都癱瘓掉。接到Nominet的報案后,警方立刻將其第二次逮捕。

       在保釋期間,麥克瑞還通過網絡闖入了英國住宅互助委員會的賬戶,并轉走了50萬英鎊,但他至今仍拒絕說出這筆錢的下落。警方在對其住宅進行搜查后發現了兩本關于洗錢的書籍,因此公訴人以“網絡詐騙、威脅他人及公共財產安全以及涉嫌洗錢”三重罪名對麥克瑞提起公訴。

       2005年11月16日,不可一世的彼得·弗朗西斯-麥克瑞在英國劍橋郡彼得伯勒刑事法庭的被告席上等到了陪審團對他的裁決:6年監禁。據-麥克瑞德高中同學說,他經常很孤僻而古怪,經常狂妄地說:“我是國王,別靠近我,我就是彼得大帝。”當他遭到同學們的排斥時,就把時間都花在電腦和網絡上,并且在那里真正找到了稱王稱霸的感覺。

       ·日本自殺“數字化”,網絡“征死友”、

       日本的自殺率的逐年遞增,日本自殺者還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集體自殺又往往與網絡有關。日本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要給別人添麻煩,不認識的人少搭話,對認識的人很客氣。因此許多日本年輕人患有嚴重的“精神疏離癥”,他們不參加社交活動,自我封閉,長期把自己關在臥室里。

       但是,大約80%的日本人都能夠上網,患“精神疏離癥”的人往往在與網絡伙伴的互問互答間展示出他們最誠實的想法,認為生命中遇到了知己。正是這種“精神疏離癥”和網絡的催化作用,使得一些有自殺傾向的年輕人傾向于通過網絡結伴尋死。

       許多“自殺網站”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這類網站普遍用黑色作為網頁背景,有兇兆圖案,其聊天室內充斥著如何最好地結束生命等話題,有的網站甚至出售各種用于窒息而死的用品。比如,有“自殺網站”的首頁赫然寫著:“要自殺嗎?”其欄目包括:自殺前的最后一句話、老年自殺留言、中年自殺留言、少女自殺留言等,讓人感到陰森恐怖。有心自殺者在此相互交流,很容易結成自殺伙伴。

       據日本有關部門統計,2003年共發生12起網絡集體自殺事件,34人死亡。2004年共發生了19起,死亡人數上升到55人。而到了2005年,僅在前3個月就發生了20起網絡集體自殺,導致54人死亡。

       ***網絡操縱了人類 還是人類操縱了網絡?

       其實網絡與孤獨并非一卵雙生。如同人類在過去創造出的任何工具一樣,網絡是柄雙刃劍,它究竟能為人類造福,還是會將人類異化,都取決于人類自己。網絡僅僅是人類征服世界的一種工具、一個過程,伴隨著人類實踐的增多,人類也會越來越善于趨利避害地利用網絡,從而更好地為自己服務。

TAG:

下一篇:網絡時代的愛情和11個雀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孤獨癥,一人一個世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漫画 | 久久久g0g0午夜无码精品 |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精品浪潮|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成A人片|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 人妻av无码专区| 色综合无码AV网站|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BBBBXXXX |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 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美利坚合众国AV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人妻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 午夜福利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大在线| aⅴ一区二区三区无卡无码| 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