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據這份“網絡成癮”測驗問卷中多項關于學生人格特點分析顯示,平日里經常采取幻想、否認、逃避等消極應對方式的學生更容易沉迷于此;具神經質、孤僻、倔強性格特征者在現實生活中與周圍的人交往少,往往也需要從虛幻的網絡世界里尋找快樂和安慰;一些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困擾,面對多彩的網絡世界,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學生,容易發生“網癮”。而對于有些孩子來說,“網癮”竟是被家長“逼”出來的。他們中多數家庭溝通不暢,家長總是逼迫著孩子學習,既無課外活動,又無朋友間的交往,還缺少溝通,結果把孩子硬生生逼向了“網癮”世界。省疾控制中心衛生與健康所的人員分析,所有應激源中父母管教方式引起的壓力與“網絡成癮”總分的相關系數為最高。
網癮可能造成學生出現類似酒癮、藥癮、等病態行為,輕者會影響學習、社交,重者可造成人體植物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等。“網絡成癮”到底有無治療辦法?暑期將至,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避免因迷戀網絡帶來的心理和生理問題成了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對此,市疾控制中心健康究人員提出,及早糾正他們的傾向將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有必要通過學校、家長的積極配合,來喚醒學生建立健康意識,減輕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的各種壓力,尤其是來自父母管教方式的壓力。并積極從改變消極的應對方式,改善個性特點,與周圍人建立良好的關系等方面著手,對“成癮”學生進行各個環節的心理和行為干預,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