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來自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的一份最新調查顯示,在上網青少年中,有13%左右的人上網成癮。這一問題,已經成為家長和學校難以破解的難題。17歲的西安少年張磊,曾經被稱為“神童”。這名少年一度陷入網絡游戲不能自拔,最嚴重時曾兩個多月沒有去上學,每天上網20多個小時,最終被學校開除。今年春節過后,張磊通過14天的“戒網癮”訓練,一舉擺脫了網絡游戲的誘惑,重新回到了學校。本報記者歷時兩個多月,跟蹤采訪,見證他擺脫網癮的經歷———
17歲的西安少年張磊,曾因為三件事而出名。第一件,上幼兒園時,因聰明過人,被老師稱為“神童”,直接跳級上了二年級。第二件,因上高二時,連續兩個月逃課,每天上網20多個小時,被學校開除。第三件,則是因其通過14天的特殊訓練,成功戒除了網癮,西安電視臺《關注》欄目對此進行了報道,中央電視臺《成長在線》欄目邀其做客演播廳,講述自己戒除網癮的過程。
“神童”跳級
家住西安市鳳城南路的張磊,父親是名地質工程工作者,母親從事貨物運輸。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不滿一歲時,他便跟著奶奶和姑姑生活,一直到10歲時,奶奶去世。在幼兒園,張磊聰明過人,被老師稱為“神童”,直接跳級,上了二年級。在學校,張磊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是個出了名的好孩子。
突然變化
2001年,張磊開始上初中。初一第一學期,張磊考試成績兩次名列年級第一,然而,從第二學期開始,成績開始下滑。上課睡覺、不專心聽講。張磊告訴記者,他的這一變化,是因為與老師的一次“沖突”。
一次,有位同學小聲問張磊:“語文老師教得怎么樣?”張磊回答:“不怎么樣,比我們以前的語文老師差遠啦!”誰也沒有想到,這句“悄悄話”,被語文老師聽到,并在第二天上語文課時,批評了他。從此,他覺得這位老師在“冷淡”和“孤立”他,由此放棄了語文的學習。考試成績因為語文拉了后腿,名次大降。為此父親不分青紅皂白地打了他一頓,母親一天到晚地嘮叨,使其在學校和家里都“失寵”,由此開始走進了網吧。
上網成癮
張磊剛開始上網,大多是在上體育課和音樂課時,翻墻逃出學校去網吧。后來,逐漸演變到不上晚自習和曠課去上網。2005年10月,他僅在學校上了一個月課之后,連續2個多月不去上學,每天僅睡三四個小時,其余20多個小時時間全部用于上網。
張磊的父親告訴記者,孩子逃學去網吧,有次被抓住,他狠狠打了兒子一耳光,想把兒子叫回家,哪知孩子掙脫后,一連兩天沒有回家。從此,張磊經常上夜網,多次一連幾天不回家。無奈,他們在家里買了臺電腦,告訴孩子,要上網在家里上,別去網吧上,省得讓人不放心。
張磊經常逃課去網吧,學習成績差,結果被學校開除。后來張磊的父親又給張磊換了一家學校。2005年9月,張磊在這所新學校開始了高二年級的學習。一個月后,國慶節放假,張磊開始整天上網,沒有再繼續上學。
成癮之謎
張磊對記者講,他主要是玩《傳奇》和《魔獸爭霸Ⅲ》這兩種游戲。《傳奇》共分50個級,級別越高,得到的獎勵越高。如過了7級,就可以獲得一個“學習技能”的獎勵。他每天上網與對手“鏖戰”20個小時,用了2個多月時間,晉升到了44升。而打《魔獸爭霸Ⅲ》游戲,他用了將近半年時間,升到了23級。在網絡游戲里,他的地位、榮譽極高。
張磊談及自己上網成癮的原因時說,主要是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在網絡游戲中得到了實現。由此,他迷戀上了網絡游戲。
特殊訓練
春節過后,見兒子2個多月在家臥床上網,張磊的父母著了急。這時,他們聽說西安有一家專門幫助孩子戒除網癮的公司,2006年2月6日,張磊被父母強行拖下床、帶出屋,推上車,硬性送進了陜西陽虎青少年素質拓展中心,開始了戒除網癮的訓練。
14天后,當張磊的父母來到長安區的訓練基地里接兒子時,他們驚喜地發現兒子變了,變得幾乎連他們都不敢認了。張磊在這里一切行動聽指揮,走隊列、打拳、短跑,一切都能“令行禁止”。見面時,兒子撲通一聲跪在父母面前,向父母說“對不起”,給父母當眾打來溫水洗腳,表示回家后一定好好學習。
走進央視
2006年2月20日,張磊結束了14天的戒網癮訓練。因為他已被學校開除,又耽誤了半年多的課程,上學問題,難住了家長。拓展中心的老師通過聯系,西安北郊的一所學校接納了張磊。
3月25日,當記者來到這所學校回訪時,一位姓竇的副校長告訴記者,張磊的月考成績在班里排第2名,在年級排第24名。班主任廖老師介紹,張磊在學校表現優秀。
竇副校長同時還告訴記者,張磊的事情經過西安電視臺《關注》欄目報道后,中央電視臺《成長在線》欄目也進行了專訪。3月24日,央視完成了采訪、拍攝工作,節目將在下周播出。
“網癮少年”的回歸心路
張磊何以在如此短的時間里,發生這么大的轉變?或許在張磊寫給父母的一封信里,可以找到答案。
爸爸媽媽:
對于這個已經很模糊的稱呼,我現在將它重新喚起。那些塵封已久的往事,在我內心深處又泛起了一層層的漣漪。自從奶奶過世以后,我開始跟著你們生活,內心的困惑、煩惱,也從來沒有給你們傾訴過。在不經意間接觸到了網絡游戲,在游戲里,我通過不懈的努力,得到了金錢、地位、權力,得到了一種自由的榮譽。比起這些,我更重視虛擬游戲里的親情。在游戲里,我有很多弟弟、妹妹,和他們在一起彼此心與心之間的溝通毫無障礙……由此,我慢慢地脫離社會、脫離學校、脫離家庭,更加封閉我自己。因為在我內心深處,一直有一個嚴厲的父親,經常地打我罵我,而一個不算溫柔的母親,經常地數落我,我曾憤怒地把這種愛理解為扭曲的愛,不是愛。在現實生活中,我總是得不到滿足。
自從進了“戒網癮”訓練營,通過超強度的體能訓練、感恩教育、心理輔導和訪貧問苦,我終于明白了許多許多。我重新找回了自信,回到了現實生活之中……
拓展中心的老師告訴記者,張磊的轉變在于他在這里“吃苦”之后,才感到了家庭的溫暖;在這里通過體力渲泄、意志磨練,才走向了堅強。
西安財經學院心理系主任李望舒老師對記者講,張磊的轉變,很有典型意義。“張磊現象”值得社會關注。省心理學會會長王淑蘭教授說,社會不應當放棄上網成癮的孩子,學校更不應當開除這些孩子。孩子上網成癮,主要責任在家長、在學校、在社會,而不在孩子。走進孩子內心深處,才能引導孩子。
下一篇:網海中的暗礁—網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癮少年半數家庭有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