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戒網癮還需吃藥,許多家長感到不解。
病房目擊: 一道鐵門 隔絕外界
●目的是約束成癮嚴重的孩子和安全
網絡依賴治療中心位于軍區總內一棟白樓2層。在樓道口,一道鐵門擋住了記者腳步。該中心主任陶然告訴記者,設這道大門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能主動告知每次出行的目的,一方面可以約束個別成癮嚴重的孩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孩子們的安全,所有的病人在中心都可以自由活動,家長也隨時可以前來探望孩子。整個中心包括心理治療區、住院病房區和活動娛樂區。
當記者在心理咨詢師王輝的帶領下進入一單人病房時,記者看到一位正在輸液的14歲的小病人邊看電視邊寫著什么,在病房內的衛生間,還晾著幾件他自己洗的衣服,雖然晾得皺皺巴巴,不過洗的還算干凈。這個孩子告訴記者,正在寫自己的治療感受,“這是醫生給留的作業,我們每天都要寫的。”
這時,有一些孩子進來串門,記者問:“對這里的治療感覺怎么樣?”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異口同聲地表示,這里住得比家好,有什么事都可以和醫生說,和醫生溝通沒有代溝。
患者面孔: 大一學生 占到兩成
●初中生、職高生最多,男女生比例大概為7比3
據悉,網絡依賴治療中心正式接納患者已有3個多月,目前在這里治療的患者有18人。
陶主任告訴記者,現在每天都會有10多位家長上門咨詢,而電話更是無數。從這些患者的情況看,12歲以上、心智還不成熟、容易被外界影響的初中生、職高生最多,占到了80%,另外還有20%是大一的學生,他們則是因為突然沒有了壓力過于放縱而發病的。從性別上看,男女生的比例大概為7比3,陶然主任認為,這和男女發育的不同有一定關系,女性因為其心理發育較早,因此患此病的也較少。
對于外界所謂孩子大都是家長連哄帶騙才弄到中心治療的說法,陶然主任表示了極大的不滿,他告訴記者,這些患有網絡成癮病的孩子最討厭的就是受到欺騙,如果家長沒有在家中給孩子們做好思想工作,孩子是不可能乖乖住進醫院的,“這里又不是集中營,如果孩子不想住,醫生是沒有權力不讓孩子走的。”前不久,有一個病人家長瞞著病人把他帶到中心,當時孩子得知真實情況后,在中心內大吵大鬧,結果不但病沒治成,反而更加引發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矛盾。
治療過程: 心理咨詢 打針吃藥
●一個療程15天總費用一般為6000多元
中心的心理咨詢師王醫生表示,住院的患者除了每天需輸液、吃一些中西藥調整其內分泌系統之外,還會與自己心理咨詢師進行交談。“我們要了解他們從住院到治療中期、后期的所有心理變化。”
王醫生告訴記者,除了一對一的心理輔導,每天都會有一項團體輔導,通常的做法是把幾個愛好相同的患者組成小組,然后讓他們對某一件事情互相交流、發表看法。王醫生表示,心理治療就是一步一步地把孩子從他們心中網絡世界里拽出來。
目前,患者住院期間每天費用為400元,再加上一日三餐,一個療程15天下來,總的費用一般情況下6000多,不會超過7000元。陶然主任表示,中心內起碼達到了3星級的水平,再加上藥物和心理治療的費用,這個收費標準并不高。
記者隨后詢問具體用藥的種類及數量時,王醫生表示,所用藥物均是各醫院最常見的,但具體如何服用就屬于中心自己的成果了,不方便透露。
家長擔心: 治愈之后 網癮復發
●自開診以來大約有40個孩子的網癮被成功治療
據中心統計,自開診以來,有大約40個孩子的網絡成癮病已被成功治療。
今年25歲的北京男孩小李(化名),已經大專畢業兩年了,10天前被父母送到網癮治療中心。在他的病房內,一邊看著電視劇,一邊向記者講述了他的經歷:“其實我打游戲就是為了躲開嘮叨的父母,最長一次有15天沒有回家,都是在朋友家和網吧的電腦前度過。”
據小李的主治醫生介紹,小李剛到醫院的時候,對人有非常強烈的抵觸情緒,在填寫住院資料的時候,除了說“不知道”,甚至還對醫生大嚷大叫,“我不認識漢字,我不填”。隨著10天來的治療,小李恢復得很快,能夠接受記者的采訪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記者隨后采訪了幾位已治愈患者的家長,他們一致的反映就是欣喜之余,非常擔心孩子的病復發,“真的是不想再回到那樣的生活了,孩子和自己都非常痛苦”。有的家長自言,現在連怎么當爹當媽都不會了,就連孩子出門,都要給戒癮中心的醫生打個電話,問問會不會產生問題。
●鏈接·提醒
網絡并非禍首
中心主任陶然告訴記者,由于大部分患有網癮的孩子都是因為網絡游戲和上網聊天引起的,因此社會上曾一度把網絡當成了“海洛因”,其實并非如此。
陶然表示,真正導致孩子們患上網癮的罪魁禍首其實是社會和家庭給孩子們造成的難以承受的雙重壓力。患上網癮的孩子年齡大都分布在12至18歲,正是心理成長最關鍵的時刻,由于承受了過大的壓力,因此孩子們往往會自己尋找一個渠道來發泄,而網絡成了他們的第一選擇,一旦他們對這個發泄渠道產生依賴,便可能成為網癮患者。
網絡成癮癥
據,全世界兩億多網民中,就有114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網絡綜合征。現代心理學家為青少年“網絡成癮癥”確定了診斷標準:上網已成為生命活動中的必需部分,并由此產生心理、生理依賴性。強令終止上網便會出現戒斷,如網癮者感到空虛、無聊、煩躁、抑郁,或出現暴力傾向。
陶主任介紹說,一般來說,如果因為上網而影響了患者正常的社會交往、學習生活,就可以說患有網癮病。
觀點交鋒
如何才能戒除網癮?
-觀點一:心理矯正 無須吃藥
國內著名的“戒網癮”、美籍社會學者、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陶宏開認為,用藥物戒除網癮并不可取。他表示,“網癮只是習慣問題,不是,怎么能給他們用藥物呢!簡直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陶宏開教授認為,網癮其實既不是心理疾病更不是生理疾病,而是一種比較偏激的愛好。尤其是青少年上網成癮,只是心理上的偏差,只要適當地矯正,完全可以引導他們戒除網癮。“能上癮的東西有很多,如有的人下棋上癮,這在生活中很常見,我們也從沒把這樣的事情當成是疾病,更不需要打針吃藥。我們要對孩子負責,能幫助孩子走回正常的學習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觀點二:藥物治療 如同戒毒
寧波市戒毒研究中心主任楊國棟則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國際上已經公認,網癮和吸毒、酗酒、賭博一樣,都是化學成癮。藥物治療“網癮”,原理和戒毒是一樣的。人體內有一個“獎賞系統”,這個系統的物質基礎主要是多巴胺,它的增加、減少調控著人的情緒,興奮或低落。成癮,就是多巴胺的自我調控失衡。毒品,通過外源性的物質使多巴胺含量驟然增加,使人有快感,而網絡、賭博等行為依賴者則是通過內源性物質獲得多巴胺增加,得到快感。藥物對多巴胺起伏有很好的平衡作用,也就有“除癮”功效。
-觀點三:雙管齊下 根除網癮
陶然主任認為,以上兩種觀點各有可取之處,但都不成熟,目前中心的治療方法也是希望通過另外一種手段,找到治療上網成癮病的最佳辦法。對于網絡成癮的原因,中心的醫生與以上兩種看法又有所不同,所以才在治療方法上有所區別。陶主任認為,網絡成癮不只是一種心理疾病,準確地說是一種內分泌紊亂的精神類疾病。患有互聯網成癮綜合征的患者,與酒癮、、潔癖等患者一樣,其心理都是病態的,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偏執癥等心理障礙。因此,為了根除網癮,必須以藥物治療為基礎,通過心理治療,把孩子們錯誤的心理發育糾正到正確的道路上來。也就是說,作為基礎的藥物治療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平衡處在發育期間的患者腦腺體分泌失調,而僅僅這樣是不夠的,因為如果不解開孩子的心結,孩子們錯誤的心理會再次導致內分泌失調,從而使病情復發。
下一篇:綠色上網 健康生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方把脈 治學生網癮頑疾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