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上網成癮都是孩子的錯嗎?面對這個問題,陶宏開的回答很肯定:不是。他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子不教,父之過”。
陶教授說,很多家長不承認這一點,認為不是自己的錯。但我們可以看到,上網成癮的孩子很多出自單親家庭或經濟狀況非常好的家庭。家長溺愛孩子,對孩子有求必應,特別是習慣用物質激勵孩子,而不是試著走進孩子的心靈。當孩子迷戀網絡游戲,在網吧里流連忘返的時候,家長不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一味地指責孩子,總是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的,我要他怎么樣就得怎么樣。這怎么讓孩子心服口服?家長教育不得法,又沒有了威信,使得孩子更加迷戀網絡,形成甚至加劇惡性循環。陶教授認為,要讓孩子戒除網癮,首先父母要清楚怎樣做合格的父母。父母要善于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對,要與時俱進,要和孩子有共同語言,應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關愛,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親情關系。
“十不要”治網癮
在長時間與網癮少年接觸中,陶宏開教授總結了一套幫助網癮少年擺脫網絡困擾的好辦法,陶教授概括為“十個不要”:
一、不要絕望。要相信孩子的問題會解決好的,這是轉變孩子的前提和基礎。
二、不要迷信。不要僅僅相信我一個人,而不相信志愿者懷疑志愿者。
三、不要急功近利。要求馬上見效,立刻見到孩子脫離網癮是不現實的。任何事情的解決都需要一個過程,更何況孩子的網癮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
四、不要把孩子當作成年人去看待。孩子就是孩子,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很多曲折,上網成癮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問題。
五、不要做指揮命令式的傳統家長,父母要做能與孩子溝通的現代家長;要學會做孩子的朋友,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才會跟你說。
六、不要溺愛孩子,父母溺愛就是過于疼愛,只會害孩子。任何事情都不讓孩子操心是不行的,要讓孩子早點懂得做人的責任,即讓他學會早點操心自己的事情、家庭的事情。
七、不要歧視孩子。孩子犯了錯誤,做了錯事,要幫助孩子分析犯錯的原因。千萬不要歧視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犯錯誤的孩子更需要我們尊重,而不是挖苦、諷刺孩子,那是最愚蠢的做法。
八、不要一切都以孩子為中心,也不要一切都以家長為中心。原則性的東西一定要堅持,比如道德,比如善良,比如尊敬長輩,這些做人的原則的東西部不能丟,哪怕孩子不樂意也要堅持。同樣,家長也不能一切以自己為中心,比如工作忙了,比如加班了,就把孩子拋在一邊不管;或者總是以自己的事情為重,認為孩子的事情都是小事,不放在心上。這樣,孩子早晚會出問題。
九、不要用老眼光來看現在的孩子。要與時俱進,與時俱進的核心是“時”字,時代不一樣了,父母的思想觀念就要相應變化,要積極學習新的知識,新的觀念、新的方法。
十、不要忽視孩子上網前的教育。預防孩子“上網成癮”是最好的挽救措施,不是等孩子上網成癮了,才去想辦法戒除、挽救。孩子接觸電腦網絡前就要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讓孩子明白電腦網絡就像一本字典,是生活的工具,而不僅僅是玩具。要正確利用好這個人類最新最先進的工具,而不僅把它作為一個玩具來玩。
臺下
要和孩子多溝通
家長:父母和孩子之間怎么能相互理解?
陶宏開: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就是斥責:“父母為你付出很多,是為了什么?你不學好,你像話嗎?”教育工作要水到渠成,嚴厲的斥責解決不了問題。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孩子成長。當然,孩子也有責任。有孩子對我說:“父母太不理解我們了,我們有代溝!”我就說:“你說父母不理解你,你又理解你父母嗎?理解是雙向的,只要真正相互理解,及時溝通,就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治網癮不能靠吃藥
家長:吃藥能治好網癮嗎?
陶宏開:什么靈丹妙藥都不好使。現在有些醫生和所謂的醫生,開口就是你的孩子有多動癥、自閉癥、狂躁癥、上網成癮綜合癥等等,說什么起碼三到八個療程才能治愈,然后就對家長說:“讓孩子吃藥吧。”一開就是七八千元的藥品。這做法負責嗎?我曾經好幾次當面指責這些人。我說:“我們不要爭論,你把你治好的個案給我看一個就OK,我可以給你看十個、二十個、一百個案例。”結果,他們拿不出來。
教育得法出“龍”、“鳳”
家長:“望子成龍、成鳳”不對嗎?
陶宏開:不是不對,但“龍”、“鳳”是望出來的嗎?許多父母寧愿自己吃苦,也要讓孩子穿得干干凈凈、光光鮮鮮。說什么,我們吃過太多苦了,不要讓孩子再吃苦了等等。使孩子心目中從小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
鋼是“煉”出來的,不是“恨”出來的;“龍”、“鳳”是教出來的,不是“望”出來的。我提醒家長,當你覺得孩子問題很嚴重時,當你開導孩子沒什么成效時,當家里的親子關系弄得失敗時,你千萬不要放棄,不要對孩子有絲毫的怨恨,要始終保持陽光狀態,要保持真正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
教育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我們一定要遵循教育規律,不斷嘗試多種辦法,一步步打開孩子心中的死結。若要真正轉變孩子,家長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龍”、“鳳”是在社會各界的相互配合下培養出來的,“鋼”是靠大家齊心協力百“煉”而成的。
花絮
進入角色
陶教授講座尚未開始,參加“陶宏開教授健康上網萬里行”活動的深圳志愿者已經提前進入角色,坐在記者前排的一位大姐胸前貼著志愿者標志,正耐心地同一個中學生聊天。親切的笑容,和緩的語氣讓他們之間的交流十分順暢,中學生的母親坐在旁邊也頻頻點頭。經了解才知道,大姐姓李,深圳人,在北京工作。在北京時李大姐就參加了陶教授組織的志愿者活動,這次回深本想休息一下,但聽說陶教授來作報告,便馬上與教授取得聯系,申請成為深圳志愿者。李大姐說,她很佩服陶教授的愛心,希望自己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幫染上網癮的孩子擺脫痛苦,給他們的家庭找回歡樂,我覺得很滿足。”
陶爺爺,我們信任你
報告開始前有一個活動,由中學生將自己對于網絡的希望或看法寫在狀如葉子的紙片上,再將紙片貼上“心愿樹”,組織者反復強調,希望學生們寫的內容與網絡有關,但一個小同學還是堅持在紙片上寫下“陶爺爺,我們信任你”。用他的話說,陶爺爺了解學生的快樂和痛苦,是個可以講心里話的人,“他說的話,我們愿意聽。”
>>>下一篇:最易染上“網癮”的5類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癮為什么如此難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