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癮”一詞也開始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而陷入網癮中的大多數都是青少年甚至是更小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很不解,網絡到底有什么好的,讓孩子們都一個個沉迷進去,不愿出來。家長們沒有辦法,在嘗試過各種方法之后,忍無可忍,就開始動手打罵孩子的現象屢見不鮮。那么面對沉迷于網絡的孩子們,家長們究竟應該如何做呢?接下來就跟著專家來看看吧!
(1)百分百接納孩子,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簽”。如果家長一開始就給孩子貼上了“網絡成癮綜合癥”“問題少年”等的標簽,便會不自覺地以一種說教的姿態對孩子進行管教,反而容易激發了孩子強烈的抵觸情緒,反而更加沉迷網絡游戲難以自拔。
(2)發現孩子身上的長處,多稱贊孩子的優點。引導孩子樹立起自信心,發展自我意識,逐漸增加自我控制能力。為什么成年人上網就不會引發這么多的問題呢?是因為成年人可以自己說了算,可以有自我控制的能力。青少年期間一個重要的發展任務就是要學會自我控制,學會成為自己的主人。父母要做的就是要幫助孩子成為自己領土上的國王,并且從現在開始像尊重國王一樣尊重他們。當家長改變教育方法,理解、尊重孩子,用真愛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當孩子與父母們建立起良好的親情關系,得到足夠的引導,發展自我意識,逐漸自我成長,他們會開始認識到上網成癮的壞處而自覺地將其戒除。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孩子能夠脫離網癮,不僅在于孩子自身的決心,還在于家長的配合。
(3)無條件地愛孩子。許多父母愛孩子往往是有條件的。孩子要用聽話、好的表現或好的成績來和父母交換愛。而真愛應該是無私的,唯一的目標就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健康的人。現在許多家長總怕孩子不好好讀書,怕孩子不成材,于是由怕生怨,由怨生恨,產生一種情緒的對立。比如,很多家長下班回家,看到孩子悶頭坐在電腦前,對父母不聞不問,就立刻感到憤怒,根本無法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殊不知,一味的排斥只會徒增抵觸。而且,父母對孩子有情緒的傳染。“如果你焦慮的話,孩子會更焦慮。你煩躁,孩子會更煩躁。”于是,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日漸疏遠,心靈愈發空虛,即便孩子不上網,也勢必會出現其他成長問題。
(4)善于“彈性說服”。要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了解孩子的需要,把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因為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僅不能正確引導孩子,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正在增強,無端的指責會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緒。
(5)家長應該對"網癮"有正確和科學的了解,不要對孩子正常的上網活動橫加阻撓。網絡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孩子上網聊天,只要是在正常的范圍內,不影響學習和生活,都可以視作是一種流行的正常的需要。而且孩子在網絡上正常交友,對于收集信息,宣泄情緒都是有幫助的。
(6)給孩子理智的愛。專制的、忽視的、溺愛的教育方式都不是理智的愛,了解尊重孩子,理智地給孩子成長所需的關愛與引導.許多家長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容易將原因歸結為社會環境、游戲廠商,甚至學校教育等外部因素,卻忽略了自己教育、溝通不當等問題,給孩子施加了不必要的痛苦。其實,人天生就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孩子也不例外。家長必須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才可能真正戒除網癮。
看了以上內容,相信各位家長對于應對孩子網癮的方法都有了自己的體會。小編提醒各位家長,戒網癮是一段漫長的過程,不能求勝心切,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我們要學會如何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改變孩子的想法,漸漸的讓他們遠離網絡,正確使用網絡。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閱讀:小心 過度上網帶來的身體傷害
下一篇:網絡成癮會是網絡性心理障礙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絡游戲也不一定是“毒瘤”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