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情緒是一個人心理狀態的外在反應。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有七情六欲”,就是講人人皆有情緒。
當人的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會產生肯定、愉快的情緒,反之,則會引起否定、不悅的情緒。如學習取得好成績時興奮自豪,失去好朋友時寂寞凄涼;遇到危難時會緊張,遇見美好的事物會萌生愛慕之情等。
情緒的產生,總是同客觀環境相聯系,同主觀體驗相吻合的。心理學認為,良好的情緒,有利健康,有利學習,有利成功;不良的情緒,則損害身體,有礙學習,有礙進步。因此,要想身體好,關鍵看在現實的訓練、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能否把自己的情緒調節到最佳狀態。具體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不作非分之想。對人對事不要抱過高的期望值,做事情、想問題既要從好的方面去設想,又要從壞的方面去考慮,做最大的努力和最壞的打算。期望值過高常常超越實際,往往有落空的可能。如果留下一點心理空間,作一點糟糕的設想,這樣壞結局就容易接受,好結局則使人產生喜出望外的情緒。
積極參與生活。對各種事物要傾注熱情,因為,熱情能驅散懈怠和憂愁,熱情能鼓起進取的風帆。熱情是一種持久、穩定的情感,只要內心充滿熱情,就能產生內在驅動力,驅散埋在心頭的陰霾。當自己不悅時,將全部精力投入豐富多彩的生活,你就會感到其樂無窮,感到自己未被人遺忘,進而煥發出勃勃生機。
創造愉悅心境。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保持革命樂觀主義的態度,這是克服不良情緒的制勝法寶,也是產生愉快心情的源泉。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設想和創造一個心情愉快的環境。情緒好壞雖受外界因素影響,但是可以控制的。人可以通過種種手段來使心理傾向平衡。比如,困難面前不氣餒,委曲面前不怨人,知足常樂,心底無私,這樣的話心境自然就會開朗、豁達。事實證明,自我愉悅是良好情緒的根基,也是養生的良藥。
下一篇:年關焦慮癥患者增加 專家建議要減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好色是男人自卑的表現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