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當家中有人生病的時候,不僅僅生病的人難受,家屬也非常的痛苦,而且有的時候家屬要是不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情,也是非常容易受到一些心理疾病的糾纏的,所以說病人的家屬一樣需要重視心理健康的保健。
1.與病人“共情”,但永遠不能失去自我
“共情”對于病人家屬來說,就是站在病人的角度、用病人的視角看待他的痛苦和擔心,但一定要知道這些問題和感覺是病人的,而不是自己的。如果失去“猶如”兩個字,病人家屬很容易和病人邊界不清,不僅自己精力、體力耗竭,不能有效地照顧病人,還會增加病人的無力感、無能感和罪惡感,使病人更加痛苦。
2.在照顧病人過程中學會自我照顧
家里有病人需要照顧,原來相對穩(wěn)定的生活規(guī)律會被打亂,需要建立新的、適合照顧病人的生活模式,因此,病人家屬要做出一些調整,放慢個人工作與生活速度,以適應家有病人的生活狀態(tài)。一般情況下,病人家屬應該保存精力和體力,做一些對病人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安排病人何時復查,查閱一些與疾病有關的資料,學習怎樣護理病人、怎樣為病人做營養(yǎng)餐,處理突發(fā)事件和醫(yī)生聯(lián)系等。家庭成員間合理分工,發(fā)揮每個人的優(yōu)勢,不必事事全家出動,讓自己有精力在關鍵時候充分發(fā)揮作用。
3.建立穩(wěn)定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作為家屬,不僅要看重和維持病人生命的延續(xù),更應重視他們的生活質量,接受“治療疾病不是為了消滅疾病,而是為了過有質量的生活”的理念,使病人能帶著疾病過高質量的生活。家有病人,病人家屬處于應激狀態(tài),生活質量會受到嚴重影響。此時,親朋好友的問候、關心、幫助是病人家屬戰(zhàn)勝困難的重要資源,他們會感覺不是自己在孤軍作戰(zhàn),從而增強信心和勇氣。
很多的家屬在照顧病人的時候可能會把自己的哀傷情緒完全的呈現在病人面前,這樣不僅不利于給病人一個比較好的恢復的環(huán)境。自己也會陷入更加復雜難過的心情,所以希望通過這些介紹,病人家屬也需要調節(jié)自己的心情。
下一篇:可以釋放壓力的四個好習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快樂心情也需要后天培養(yǎng)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