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對于那些追求完美的人來說,生活有時會過得很痛苦。怎樣給自己放松與按摩?怎樣減壓?
完美主義者的苦惱
朋友們常勸我:你工作應該更努力一些。如今這世界,是贏家通吃的社會。第一名制定規則,掙得盆滿缽滿。第二名什么都不是,只能跟在后面喝西北風。
每次聽到這些,我只是笑笑。我還能做什么呢?我就是這樣一個人,走在路上常常會因為風里傳來小鳥的叫聲而莫名感動,然后放下手邊的工作站在窗前看太陽。或者把音響的聲音開得很大,在歌聲中裝小鳥飛翔,全然不顧桌上還擺著未完的卷宗。
直到有一天,一位來訪者皺著眉頭對我說:你這樣不行。
其實我并沒有耽誤與他的對談。他只是在此之前聽我另外一個朋友談起過我。那個朋友很不地道地把我所有的隱私,包括我喜歡在房間里裝小鳥飛都竹筒倒豆子般地講了出來。我想,我給那個來訪者的第一印象簡直糟透了:一個不負責任的咨詢師,還有什么比這種開場更糟的嗎?
他對我說:如今這世界上,只有制定規則的人才能撈大頭。所謂“把蛋糕做大”,其實都是糊弄外行的。雙贏雖然可能,不過絕大多數情況下總是某人贏得多,對方贏得少。付出同等心力,卻取得比較少的收獲,無疑就是一種挫敗。控制股市的永遠是大戶,散戶只是跟在后面喝湯而已。運氣好,湯里會有根骨頭;運氣不好,就血本無歸。而大戶則想什么時候賺就什么時候賺,想什么時候休息就什么時候休息。
在他試圖說服我的時候,我就意識到,這次的咨詢已經開始了。
實際上,他的問題正是源自于他腦海中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如果說到專業知識,他在投資、金融方面的知識比我強得太多,但困擾他的卻是人際關系。他沒什么朋友,除了酒肉朋友之外,真正能說得上心里話的一個也沒有。
他是個好人,所有的人都這樣評價他。一進公司,他就勤勤懇懇的。雖然稱不上每天工作18小時,每周工作7天,但也能算兢兢業業。他就是個工作上的推土機,可以鏟平遇到的一切麻煩。
但他的這種工作態度,卻讓他身邊的人產生了壓力。雖然他自愿不要加班費,但是經理卻不得不苦笑著給他開薪水:因為他的貽誤工作,讓其他人都產生了一種危機感,每天辦公室里都充滿著一種只爭朝夕的壓力,看起來平靜的工作間內,涌動著不安的暗流。
事實上,不止一個人曾經和他說過,讓他“放輕松”。因為隨著高強度的工作,他的身體已經開始出現了某些不良癥狀,比如胃潰瘍等等。
這次咨詢的癥結,其實就在于他自己所不承認的一點上:他其實是個完美主義者。
我很少給某個人貼標簽,例如某人是悲觀者、某人則有憤世嫉俗傾向等等。然而他的癥狀實在很符合“完美主義者”的定義,以至于大家一聽這個詞,立刻就能勾勒出他的樣子。
“完美”是柄雙刃劍
完美主義者自古以來就有,但在競爭越激烈的社會,就越容易出現。
凡事追求完美,不是什么壞事。那些能夠堅持自己主張的人,自律性通常都很強。他們意志堅定,一旦預計到將來的結果,就會心無旁騖地全身心投入其中。他們能夠構想人生的長遠目標,也愿意為這個目標而奮斗。
他們不滿足于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只要有可能,他們就會刨根問底。他們比一般人敏銳得多,能找到事情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得過且過”、“聽之任之”,是絕對不會出現在他們字典當中的詞。
他們會是很好的醫生、律師、會計……他們在生活上時刻追求完美的態度,會讓他們成為最完美的下屬,最得力的助手。然而他很難做好朋友、好領導、好同事、好情人……他們絕不揉砂子的眼里,容不下別人的缺點,甚至也容不下自己的缺點。能做到100分的時候,他們絕不滿足于99分。他們對人“狠”,對自己也“狠”。
他們常常擺出一副好為人師的派頭,而且的確,他們可以說得一針見血,甚至有時候敏銳到“一刀見血”。做他們的學生,要有皮開肉綻的準備。有時候他們會擺出保姆的姿態,因為在他們的眼中,別人的所作所為都充滿缺憾。
他們永遠在追求,永遠對身邊的事情不滿意。內心的高標準,會讓身邊的人都自慚形穢。甚至他們自己,也絕不滿足于自己的成績。別人的贊揚,與其說是夸獎,倒不如說是對他們的鞭策,讓他們發現自己還有什么樣的不足。
但令人驚訝的是,完美主義者卻未必能有大的成就。他們勤勤懇懇,每件事都喜歡有個預先的計劃,然而正是因為凡事追求完美,才會讓他們對那種有可能不完美的事嗤之以鼻,最后反而實際成就會比那些不管不顧做了再說的人小不少。
一個人生活在社會里,總要學會和各種人打交道,學會容忍各種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和態度。那些完美主義者常常為了欠缺的1%而愿意多付出一倍的力量,這對于競爭激烈的工作是有益的,但對于自己的心態和人際關系則會產生不利影響。
快樂秘方
他聽了我的話后,說:他知道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也知道自己常常會對身邊的人吹毛求疵。不過他最犯愁的,就是他常常陷于其中卻無力自拔,就像最開始和我爭辯該怎么做一個盡職盡責的咨詢師。他的本意是想和我拉近關系,但沒想到,善意的舉動卻可能會被看作是一種指教和不信任。
我告訴他,如果真想讓自己快樂一點,不妨把標準放低一些。我知道完美主義者追求完美的傾向近乎是天生的,但經過適當的心理調試,還是有可能把這種追求的不良影響減到最低。我和他說:
首先他可以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把自己對人對事的標準降低,尤其是不要把自己的意圖強加給別人。要學會肯定別人工作的重要性,也要學會在別人沒達到自己標準時有一份寬容。如果想對別人提出批評,那就讓自己醞釀幾分鐘以后再說。如果到時候仍然想批評,再開口不遲。
其次,他要學會提高自己的辦事效率。對那些可有可無的工作,不要大包大攬,要學會放手,交給別人去完成。這不單是對自己的一種減壓,同時也是對其他工作伙伴的一種培養和支持。完美主義者常常給身邊人壓力,癥結就在于他們會有意無意地包攬一些本屬于同伴的工作,這在有些時候會讓同伴覺得自己不被信任。
再次,他要學會如何看待自己的“不完美”。“不完美”不代表著“失敗”,更不代表對自己的否定。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之所以與眾不同,正是因為他有著種種缺點。
最后,要想糾正自己的完美主義傾向,還應該學會把生活“分解”。一個人關注于長遠目標沒有錯,但是如果只把眼光放在遠方,而忽略了自己身邊細小的成功,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所以完美主義者的“完美”,應該是一種階段性的“完美”。他要學習如何把自己愿意做的東西變成一個個的階段性成果,然后逐一加以克服,否則很容易變成好高騖遠。
凡事追求完美并沒有錯,完美主義者也不是個壞名詞群體。只是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很容易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對于喜歡追求完美的朋友,不要有過重的心理壓力,只要進行適當的心理調試,就可以在工作、人際和生活等方面做到完美。
(張華仙)
下一篇:品味:女人如水 男人似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做個生活的近視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