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人們把生活中種種不可思議的靈異之事,統統歸之于鬼。有關鬧鬼、撞鬼之事不絕于耳,即使在科學昌明發達的今天,鬼們依然可以登堂入室,人們似乎樂于編出鬼 話、鬼事、鬼影來嚇唬自己,于是鬼又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折射出獨特的文化心理。
鬼的形象和觀念從何而來?
心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副研究員、心理咨詢社督導王文忠指出:產生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原始人和嬰幼兒,由于個體能力的限制和心理的不成熟,容易對一些神奇現象進行擬人化理解。
心理學碩士、高級心理咨詢師,四川南島心理咨詢研究所所長、首席咨詢師,知名心理咨詢與治療專家向程指出:"鬼"是人類自己制造出來的,反映了人最原始的心理需要。如果人類沒有恐懼,人類將不必群居,在靜僻的山村的夜晚,繪聲繪色地講出一個鬼的故事,大家會因恐懼和刺激緊緊地抱在一起,這會營造出一個相互關切、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的群體氛圍。原始部落借助于防御"鬼神"而萬眾一心。對鬼的恐懼實際上起到了強化"人際關系鏈接"的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說,對鬼的恐懼是人類的集體無意識。而"鬼"不過是一個象征,代表死亡以及可能引起死亡的威脅力量;對"鬼"的恐懼實際上象征了對死亡以及與死亡有關的 某種威脅人類生存的力量的恐懼。
鬼的謠言為什么會傳播得這么快?
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科學哲學博士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史博士田松指出:人們尋求鬼刺激、對鬼言論產生興趣并且樂于去傳播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鬼代表著人類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層面上的一些東西,自己認識不清的這些東西對人類來說,是一種永恒的"誘惑"。
意象對話心理咨詢師何明華指出:很多人不敢去面對心里的鬼,他們采取的方法就是否定。或者通過傳播這種言論來實現自己對鬼的恐懼的回避。對鬼,還有的人感到恐懼后,把自己的恐懼告訴別人,看見別人也恐懼,自己的恐懼也就減弱了。
人類為何要編個鬼來嚇自己?
王文忠:死后的世界是一片孤寂的黑暗?死了之后跟這個花花世界再也沒有關系了?太悲哀的了。人們相信有鬼,有神,是一種補償。人們編個鬼,并不一定只起嚇唬人的作用,有時也能給人帶來安慰,甚至帶來某種穩定感和幸福感。
意象對話心理咨詢師蔡晨瑞指出:編鬼故事和傳播的人實際上心里也有一個類似的鬼,表達出來之后可以降低自己的恐怖程度。人們把自己心里的鬼投射在外面作為一個鬼故事或作為一個鬼形象,讓自己覺得這是故事,是傳說,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這種行為是一種保護自己,防御自己不被嚇著,保護自己內心的心理防御機制。
有時人類為何渴望見鬼?
王文忠:人們在安全的環境下喜歡獵奇,在險惡的環境下喜歡平凡;這種現象,表明這些人生活在一個安全的社會里。
蔡晨瑞:這是一種對自己進行"行為脫敏"的行為。"簡單地打個比方來說,我們聞一種香味,如果天天聞這種香味就變得聞不到了。同樣的道理,當我們有一種恐懼,我們在外界環境中不停地接觸這種恐懼,久而久之,就變得不怕了。所以這種追求鬼刺激的行為,都可以看成是人們對自己的行為脫敏的訓練。
鬼和靈魂之間有哪些異同?
王文忠:靈魂可滅,那么靈魂就成了精神的同意詞;靈魂不滅,而且這個不滅的靈魂還要與其他活著的人發生關系,影響活著的人的生活,那么靈魂就成了鬼或神。
信鬼和信神有什么區別?
蔡晨瑞:信鬼和信神都是尋找一種寄托,我們內心都是有恐懼、空虛感的,當我們找到一個外在的寄托的時候,那么自己可能就覺得安全了。
田松:信神和信鬼的人也有一些不同。有一些高級的佛教徒或大宗教的信徒,是只信神不信鬼的,他們反對迷信,認為自己只跟上帝打交道。相反是一些小教派、或邪教信鬼。歐洲曾經多次出現基督教徒焚燒女巫的情況,當然很多是冤案,但是原因大多是他們認為巫師相信自己能通過法術跟鬼進行交流。
(龔艷麗)
下一篇:偏愛還是腳踩兩只船 你該如何做出判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國人不太擅長交朋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