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這個深秋的上海,11月15日靜安區一棟高層公寓突如其來的大火,讓全上海悲愴不已。火災發生后,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紛紛進行了直播或轉播,熊熊大火牽動了每一個上海人的心,由于著火的是高度,所以當時有不少市民目擊了現場的滾滾濃煙。據了解,這幢樓的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年輕人這個時候大多在上班,滯留在樓內的大都是老人。截至16日凌晨,大火已導致49人遇難。
災情發生后,盡管從現場搶險、醫療搶救、治安防控、后勤保障、民眾救援等方面采取了應急措施。但不少傷者都出現了創傷后應激反應,急需心理專家為他們進行疏導和藥物治療。
災難半年內會引發精神疾病
談到火災對傷者的心理影響,廣州白云心理醫院的心理專家張學芳深有感觸,他說:“被燒傷者所遭遇的不僅僅是肉體上的痛苦,更讓他們難以承受的是精神和心理上的折磨。而物質上的慰問并不能徹底消除一些受害者心靈中的陰影。據德國格廷根大學心理學家赫爾曼·溫特爾統計,有將近40%的被燒傷者出現所謂的后創傷性精神與心理障礙癥?!?/p>
張學芳還指出,和災難事件中身體立即遭受創傷相比,“創傷后應激障礙”患者的癥狀通常要出現在事發后3~6個月?;颊弑憩F為情緒極度激動、緊張和恐懼,常整夜不能入睡,處于恍恍惚惚的狀態,有時還會在睡眠中反復出現令自己受到精神創傷時的景象。經歷或目睹恐怖襲擊的人群則常常會同時出現煩躁不安、壓抑、悲傷,不能集中注意力,完全或部分喪失工作能力等。面對一系列的火災后遺癥,這也迫使我們不得不思考--火災后誰來撫慰“過火”的心靈?受害家庭如何開始新的生活?
心理專家:三種方法可治“創傷后應激障礙”
心理專家張學芳認為,心理干預對火災后的心理創傷作用明顯,只要經過多次的心理治療與心理干預之后,患者完全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而如果沒有接受過心靈撫慰的患者及家屬,卻大多數長期以淚洗面,陷入痛苦而不能自拔,一句不經意的話就能使他們痛不欲生。有的真的就像魯迅小說里的祥林嫂,整天重復敘述同一件事情。
對于此次“11.15”上海特大火災事故中的傷者,張學芳建議可采取三大措施進行心理療傷:
一是“脫離現場”。因為經常經過事發現場,受害者會情不自禁地在腦中重演悲慘的一幕,刺激病情加重。最好的方法是帶他們遠離現場,“眼不見,心不煩”。
二是“家人理解”。很多受害者的不良情緒表現其實是種病態,即大腦功能受創,發生了病理變化。家人朋友如果看到對患者多次勸說均不生效,千萬不要埋怨受害人“不開竅”,而要考慮是否大腦功能已經受創。
三是“積極治療”。患者最好在服用藥物的同時配合輔助性心理治療。
最后,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人,同樣需要用我們的心,慰問所有傷者和遇難者的家屬,因為對于任何人,包括你我,慘劇的發生,就是一個悲劇,愿我們都能開啟心靈,做出正確的決策,讓我們的心靈復蘇起來。
專家簡介:
張學芳:廣州白云心理醫院主任醫師,精神科住院部主任,從事精神科臨床工作25年,擅長各類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尤其擅長老年期精神障礙,情緒障礙,癲癇,器質性精神病,失眠癥,強迫癥,恐怖癥,焦慮癥,精神分裂癥等病的診斷與治療。
(龔艷麗)
下一篇:導致女人自卑的原因往往有哪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閃婚”是愛情?還是寂寞空虛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