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都經常會遇到這樣一類人:他們夸夸其談,尤其喜歡向別人炫耀自己的身家、背景、“靠山”之類的事情,以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然而這樣的人給人的印象卻不好,人們在不喜歡他們的炫耀的時候,不要一徑地嫌惡他,其實,這么做的人也是身不由心。他們,很可能是中了強迫癥的招。
心理學上稱之為缺乏安全感型人群。具體表現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自尊心過于強烈,且自我能力有限;他們往往認為自己在能力上不容易超越別人,因而缺乏自信,不知道該如何立足于自己的團隊中,所以會采取別的方式來突出自己的價值。
強迫癥是以明知不必要,但又無法擺脫,反復呈現的觀念、情緒或行為為臨床特征的一種心理障礙。發病年齡多數在16—30歲,男性多于女性。這類病人在病前往往具有強迫性格缺陷。 特征為:膽小怕事,優柔寡斷,謹小慎微,處理事務一絲不茍,井井有條。與人交往嚴肅刻板,缺乏靈活性和適應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他們這么做呢?這類人炫耀的“資本”和動機又是什么呢?
第一,可能是心理方面的問題,通常被認為有“心理強迫癥”。他們“吹噓”自己其實沒有任何惡意,只是到了一定場合,就喜歡渲染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優勢,讓自己的頭上多一道光環。但是,時間一長,他們的能力高低就顯現出來,因而這類人往往不會在某個單位久留。這是職場中比較多見的現象。
第二,為了達到個人的某種目的。一旦他在自己身上制造的這些焦點和特殊關系得不到別人注意時,就會轉移至編造別人的所謂“內幕消息”,以表現自己的高人一等。他們尤其喜歡傳播上層之間人際交往方面的“小道消息”,因為這些“小道消息”往往無法查證,容易被人相信;而且通過這些消息,也可以抬高他自身“與眾不同的身價”。所以,一旦周圍人輕信于他,則會以訛傳訛,反而對那個謠言的主角造成某種傷害。
心理專家劉曉禎還告訴記者,無論是什么原因,日常工作中和這樣的人相處,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態。只要不貪小,不崇拜權力,也就無所謂別人和上司之間究竟存在什么關系,更加無所謂這種關系的真假,也就無從受到傷害了。如果真的有人在你面前用這些特殊關系來炫耀,那也不必多加糾纏,只需要一句:“既然你那么能干,怎么還和我在一個辦公室?”你胸懷正氣的這一句話,就可以將他問得啞口無言。
強迫癥的表現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
強迫思維 強迫性懷疑和回憶,強迫性窮思竭慮。如:有的病人老是想“人的頭上為什么不長出兩只角”;有的病人出門后總是不放心門是否關好;有的病人寄出信之后常擔心地址是否寫錯。患者明知這些想法毫無意義,但又非想不可,因此焦慮不安,非常痛苦。
強迫行為 強迫性反復洗手,有人每次洗手一定要洗20分鐘左右才肯罷休。強迫性計數,有人每次進衛生間一定要用30張手紙。強迫性禮儀動作,有人每次穿衣服時一定要左袖伸三次,右袖伸三次,然后才肯把衣服套上身。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人也會出現一些強迫現象。如有的人怕臟反復洗手;有的人走路時總喜歡數路燈。不過這些人的動作和思維并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不會因此而產生焦慮,仍屬正常心理的范疇。而強迫癥患者的強迫現象則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維持時間也比較長,患者常為之痛苦焦慮。
對于強迫癥的治療,應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采取綜合性措施。
1、心理治療:主要采取解釋性心理治療。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對本病的認識,使患者認識到強迫癥是一種功能性疾病,而不是器質性疾病,經過治療,會逐漸好轉,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行為治療:對于有強迫行為的患者,應采用行為治療。其中,以系統脫敏療法最為有效。例如對于登上高樓總是想往下跳的患者,可由專業醫護人員帶領患者走上二樓,然后再走上三樓、四樓。經過這樣反復多次訓練、實踐之后,常常可取得很好的療效。
3、藥物治療:對于有強迫思維的患者,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采用藥物治療。
下一篇:交誼舞有效治愈女性抑郁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運動能改善你的心理瑕疵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