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有媒體報道,目前大學生的精神衛生問題十分嚴重,國內一些地區的大學生中有抑郁傾向的比率達23.66%。高校大學生的精神健康狀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近日,記者在我省部分高校采訪中了解到,在大學生中有抑郁傾向的學生比例的確有增長趨勢,對此高校一些從事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的教師建議,學生要以平和善意、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待別人,不要過分封閉關注自己。
“患有抑郁傾向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現在有抑郁傾向的大學生在逐漸增加,追根溯源主要還是在初中、高中留下的隱患。”談到大學生的精神健康狀況,哈爾濱工業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副教授徐鷹很有感觸。
徐老師說,本來十二三歲至十八歲這個時間段,孩子應該在比較寬松的環境中成長,并且可以在快樂、幸福的環境中盡情地發揮他們的天性,然而實際上現在從小學開始,孩子們就整天生活在“刻苦學習才是唯一的出路”這樣一個重重的壓力中。
父母每天千叮嚀萬囑咐,要求學生只能做與學習有關的事,孩子們活潑、好動的天性長期被強制壓抑,他們長期被動地學習,幾乎變成了學習的機器。
等到考入大學后,學生們又馬上要面臨學習、就業、人際關系等方方面面的新壓力,這樣原本靠學習作為唯一尺度證明自身價值的學生,一時間又承受不了積攢下來的困擾和壓力,精神方面很容易出現狀況。
徐老師認為,大學生患有抑郁傾向的原因很多,例如性格因素,有些人與生俱來比較內向,時常愛否定自己;同時也有壓力的因素,自身不堪重負和壓力,而且缺乏勇氣去面對挫折和困境。
患有抑郁傾向的人很重要的特征是經常過分地封閉自己,害怕失去一切,害怕別人輕視、蔑視自己。平時為人處世,他們總是愛與別人做比較,過分注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害怕丟面子、抬不起頭。在與人交往中又怕不痛快,而影響好心情。他們很少有平和、善意的心,功利心很重,不敢勇于付出。如何能夠盡早擺脫抑郁心理?
徐老師建議,患有抑郁傾向的學生,在與人交往中為別人著想多一些,少想自己,要學會多去關心別人。“助人自助”,做事盡力而為,少求回報,這樣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在助人的過程中漸漸成熟起來,并收獲到更多的歡樂。
下一篇:三十歲的女人 誰來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虐待小動物屬于心理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