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分類: 學習問題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9-16
閱讀 :438
一.心理健康教育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在現代社會,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現為認知功能正常,情緒反應適當,意志品質健全,自我意識正確,個性結構完整,人際關系協調,人生態度積極,社會適應良好,行為表現規范和行為與年齡相符等。
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醫學中的診療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所以,預防問題發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從本質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
3.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
(3)注重實踐,突出以活動為主的特點
?。?)注重家長與社會力量的參與,共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ㄒ唬┐_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原則
1.目標性原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標在于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優良的心理品質,提高學生的生存、適應能力,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潛能。圍繞這些目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不僅應包括人生觀與價值觀教育、人格培養、情緒情感訓練、意志力的培養、自我覺察與認識、生存訓練、潛能開發等主題內容,還包括與之相關的心理測驗、咨詢輔導、課程安排、活動訓練等各項工作。
2.現實性原則。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教育能力、學生發展的實際水平和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確定適宜于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3.發展性原則。確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時應“面向全體、注重發展”,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有代表性的主題內容,重視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預防、促進”的功能。
4.差異性原則。不僅要尊重個體差異,還應尊重年級差異。考慮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心理需要,這是保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
5.活動性原則。在確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時應突出活動為主的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滲透于靈活多樣、富有情趣的活動中,發揮心理教育活動的優勢,注重活動過程的教育作用。
?。ǘW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誤區的剖析
誤區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測驗
誤區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進行心理咨詢
誤區三: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開心理課
?。ㄈ╆P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初步構想
1.學生心理健康維護
這是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通過常規的教育訓練來培養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內容。具體而言,包括智能訓練,即幫助學生對智力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并針對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等設計的訓練活動等;學習心理指導,即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本質建立科學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習慣的訓練、學習方法的指導等;情感教育,即教學生學會體察和表達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緒情感,學會有效控制、調節和合理疏泄消極情感,并進行相關技巧的訓練,如敏感性訓練、自表訓練、放松訓練等等;人際關系指導,即圍繞親子、師生、同伴三大人際關系,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各類關系的本質,并學會處理人際互動中各種問題的技巧與原則,包括沖突解決、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等互動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則;健全人格的培養,即關于個體面對社會生存壓力及要求所應具備的健康人格品質的培養,如獨立性、進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質的培養;自我心理修養的指導,即通過訓練和教導幫助學生對自己建立科學的認識,并在自身的發展變化中始終能做到較好地悅納自己,如悅納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以及自信培養、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性心理教育,即關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的傳授與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和對性別認同,以及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和掌握異性交往的有關知識與技巧,如異性同學交往指導、早戀心理及調適等。
2.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矯正
這是面向少數具有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開展心理咨詢、行為矯正訓練的教育內容,多屬矯治范疇。具體而言,包括學習適應問題,主要指圍繞學習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學??植腊Y、厭學等問題的咨詢和調適;情緒問題,主要指影響學生正常生活學習與健康成長的負性情緒問題,如抑郁、恐懼、焦慮、緊張、憂慮等情緒的調適與輔導;常見行為問題,主要指在學生生活、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特征,如多動、說謊、打架、膽怯等行為的咨詢與矯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擾而形成的軀體癥狀與反應,如神經衰弱、失眠、疑病癥、神經性強迫癥、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療和矯正;性行為問題,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礙而產生的各種性變態行為等的矯正與治療,這一問題在中小學生中出現的比例較少。
3.學生心理潛能和創造力開發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潛能,中小學期是心理潛能開發的最佳時期。為提高民族素質,應從小加強重視中小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和創造力培養。因此,心理潛能開發和創造力培養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通過特殊的教育訓練活動對學生進行判斷能力、推理能力、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及創造思維等各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同時包括對學生自我激勵能力的訓練等以提高學生創造的自主意識與能動性。
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教育教學活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通過課堂教學過程實現心理健康教育
?。?)幫助教師建立新型的課堂教學效益和師生交往的觀念
(2)和教師一起把好教學的三個關--- 備課關上課關課外應用關
(3)重視課堂心理氛圍的建設
2.結合學科特點實現心理健康教育
(1)在學科內容中開發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在授課的組織方式中體現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3.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實現心理健康教育
四.學校心理輔導
?。ㄒ唬┓诸?BR> l 按輔導涉及的學生活動領域,分為學習輔導、生活輔導、職業輔導。
l 按輔導涉及的心理與行為的性質,分為情緒輔導、智能輔導、人格輔導、自我意識輔導、社交行為輔導、耐挫力輔導、性問題輔導等。
l 按輔導對象的人數,分為個別輔導與團體輔導。
?。ǘ┠繕?BR> 1.學會調適。調適包括調節與適應。“適應”處理的是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問題,調整的重點是人的行為。
2.尋求發展。就是引導學生認清自己的潛力與特長,確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負起生活責任,擴展生活方式,發展建設性人際關系,發揮主動性、創造性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良好的社會功能,過積極而有效率的生活。
(三)原則
1.面向全體學生原則
2.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
?。á保┬睦磔o導應在學校教育的早期階段就開始進行。
?。á玻┬睦磔o導工作應取主動態勢,宜未雨綢繆,注意防微杜漸。
?。á常τ谀切┥鐣幘巢焕膶W生、生活發生了重大變故的學生、自我期望偏高而又屢遭挫折的學生,應及早發現征候,重點實行早期干預。
3.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á保┳鹬貙W生個人的尊嚴,以平等的、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
?。á玻┳鹬貙W生的選擇。
?。á常┻\用同感的態度和技術加深對受輔學生的理解。
4.學生主體性原則
?。á保┬睦磔o導要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
(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唱主角”。
(⒊)以開展活動為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形式。
5.個別化對待原則
?。á保┳⒁鈱W生個別差異的了解。
?。á玻Σ煌瑢W生實行區別對待。
(⒊)認真做好個案研究。
6.整體性發展原則
?。á保淞W生全人發展的觀念。
(⒉)不宜把心理輔導課程變成單純的知識傳授課。
?。á常┎捎镁C合輔導模式。
?。ㄋ模┩緩?BR> 1.開設以講授為主的有關課程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3.結合班級、團體活動開展心理輔導4.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
5.個別輔導6.小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