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高考即將開始,考生有些心理壓力是正常的,適度的壓力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但是如果持續表現出情緒低落、失眠、疲憊、飲食失調,或不斷有心因性腹瀉、頭疼、胃疼、肩背疼等狀況,就需要進行生活節奏和心理的調節了。
首先,要有適合自己的復習計劃和方式。按重要性、難易程度、學科性質等排出順序,交叉安排復習時間,留有余地,不貪多求快,能夠完成計劃,就可以增強信心。高考前幾天要適度放松,多休息、聽聽音樂、聊聊開心的話題、做做智力游戲,以活躍心智,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情。
其次,要重視與同學、老師的交流。通過交流知道大家都一樣有壓力,都會偶爾有睡眠不好、胃口不佳、脾氣急躁等現象。與別人交流有助于宣泄和舒緩自己的緊張情緒。還要關注社會熱點,一起談談課本以外的話題,可以開闊思路、激發靈感,保持良好的思維狀態。
第三,要避免過度疲勞。大腦持續疲勞和緊張,就會形成保護性抑制,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效率低下。無論學習任務有多重,都要保證睡眠,抽時間鍛煉身體,還可以適當做家務,參加娛樂活動,以提高大腦供氧量,保持精力充沛。
第四,不要過分關注自己的身體不適。治療心因性軀體疾病最好的方式是忘記不適,生活規律,飲食均衡,適度參加文體活動,找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保持心情愉快,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第五,不要對考試結果期望過高,少想考試以后的事。許多平時成績不錯的學生,總在關鍵性的考試中失利,就是因為他們總擔心失敗并聯想太多,導致心理焦慮,無法集中精力做題。因而,只要平時勤奮,科學合理安排時間,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一切都可以順其自然,反而容易放松。
作為教師,主要是鼓舞學生的士氣,也要寬容學生階段性出現的學習松懈、成績下降等情況,為學生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作為家長,不必表現得過于緊張和關注,要保持平常心,時常提醒孩子注意勞逸結合,均衡孩子的飲食營養就可以了。
人的成長總是需要一些閱歷和考驗的,高考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次閱歷,輸贏都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只有端正心態才能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
下一篇:是誰制造了“開學恐懼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讓孩子不任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