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目前是畢業生們離開母校、踏入社會的最后時刻。“離別的哀傷、失戀的煎熬、對未來的迷茫”等情緒彌漫大學校園。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一項針對大學畢業生心理狀況的表明,有40.6%的畢業生面臨畢業時“感覺不好”,“煩躁、緊張、哀傷、悲觀”成了他們表達畢業心境的主要詞語。如何來管理、調試畢業前的心理,走好接下來的每一步?大學前不久專就此話題請相關的心理學舉辦了一場關于畢業生情緒管理的講座。
大學四年,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情值得留念,畢業離別時感到哀傷是不可避免的。適度地表達哀傷,既有助于畢業生處理分離,也能夠使自己與周圍人的情感聯接更加緊密。
離別:目的是吐故納新
“啪”得一聲,一個暖壺從北京一高校的宿舍窗戶里被扔了出來,摔得粉碎。刺耳的聲音,嚇了大一女生曹燕一跳。通過詢問,她才知道,這是還有幾天就要畢業離校的師姐在發泄離別的情緒。
然而,在畢業生陶力看來,扔一個暖壺,遠遠不能宣泄他目前離別的傷感。他和同寢室的三個兄弟在宿舍的墻壁上涂滿了“畢業了”、“滾蛋了”的字眼,畫完了,就大口地喝酒,喝醉了就東倒西歪地抱在一起哭喊。盡管覺得這樣“脆弱”很沒面子,但他實在不知道該怎么控制自己內心的感傷。
經貿大學心理學教授楊眉在講座時說,任何情緒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時、適度的問題。畢業了,很多同學通過扔掉不要的東西、涂鴉、喝酒等方式來表達離別的傷感情緒,確實是一種宣泄方式。但宣泄應該有個底線,那就是不能太過于任性和放縱。
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汪智艷建議畢業生“適度表達哀傷”。她說,分離的本質是與過去擁有的東西告別,釋放內心的容量,去接納更多新的經驗。
畢業生在學校學習了四年,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情值得留念,面對畢業時的離別感到哀傷是不可避免的。但哀傷同時也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情緒。過于強烈的悲傷會使人變得非常脆弱,而適度地表達哀傷,既有助于畢業生處理分離,同時也能夠使自己與周圍人的情感聯接更加緊密。她說,畢業生參加畢業典禮,記錄自己的心情,找重要的人訴說分享,或者自己一個人孤獨地流眼淚,都是不錯的表達哀傷的方式。
汪智艷說,盡管有些畢業生可能還會見面,也會再有機會回到校園,但以現在的這種身份、這樣的方式、在這樣的環境下見面的機會將一去不返。也正是因為這樣,離別才會顯得那么傷感。
“盡管你不能搬走學校,但是你能夠帶走屬于你的記憶或者有關它們的線索。”最后,汪智艷建議那些傷感的畢業生收集一些與過去有關的線索:“把自己留戀的地方用照片、錄像、文檔的方式記錄下來。幾片樹葉、幾本書、同學留言、自己辦過的雜志、一個發夾、一個背包等,都可以幫助畢業生減少離別的愁緒。”
大學生心理還不成熟,談戀愛時考慮的大多是性格是否相投,而沒有過多考慮家庭、工作等現實的客觀因素。客觀、公正地認識分手的原因,可以幫助失戀者減少痛苦。
失戀:給彼此更好的未來
“畢業了,我看到好多相愛的人不得不分手了,非常痛苦。”在講座中,一個畢業男生向楊眉教授提出了這個問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調查顯示,在戀愛的畢業生中,有六成以上的人要經受分手或暫時分離的痛苦煎熬,戀愛的分合已經成為帶給廣大畢業生巨大心理壓力的重要因素。
“從相識到相愛,這個過程肯定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發生,而臨近畢業,就不得不分手。這的確是一個焦心而痛苦的過程。”楊眉建議多角度、積極地看待這一問題。首先,楊眉認為客觀、公正地認識分手的原因,可以幫助失戀者減少因愧疚、自責帶來的痛苦。楊眉分析說,大學生心理還不成熟,談戀愛時考慮的大多是性格是否相投,而沒有過多考慮家庭、工作等現實的客觀因素。隨著其與社會接觸程度的深入,考慮的事情越來越現實,而愛情則被邊緣化了,于是眾多校園情侶分手也是必然的。
與此同時,楊眉啟發學生從三個好的方面看待畢業分手:一方面,愛情需要經受社會的考驗。如果自己沒有信心讓單純的校園愛情經歷這場考驗,那么,提前分手,是給彼此更自由的發展空間以及更加美好的未來,未嘗不是件好事;另一方面,失戀并不完全是痛苦的情緒體驗。
畢業生可以告訴自己“在這場單純美好的戀愛中,自己也學會了很多,收獲了很多,這可能是自己一生最寶貴的情感體驗和財富。” 再者,校園戀愛失敗了,并不代表一生感情的失敗,未來自己可能因為這次失戀而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感情歸依。不過,楊眉也不贊同失戀者過度壓抑自己的痛苦,必要的時候可以找朋友傾訴,或者找個沒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
面對新的環境,每個人都需要花時間來適應,只是不同的人所需的時間長短會不一樣。但正是這個試探的過程培養了人對環境的信任和安全感,使其生存并發揮和發展自己的能力。
工作:需要時間適應變化
“老師,我一離校就要去工作,突然要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間一點調整的時間都沒有,感覺好害怕,好緊張。”北大一畢業生一個月來就出現了這種焦慮的心理,實在受不了時,他走進該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
“ 對于即將進入新環境的畢業生,焦慮和不安總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需要時間來適應環境的變化。”汪智艷說,面對新的環境,每個人都需要花時間來適應,只是不同的人需要的時間長短會不一樣。但正是這個試探的過程培養了人對環境的信任和安全感,使我們能夠找到自己獨特的方式在新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并且繼續發揮和發展自己的能力。汪智艷建議畢業生可以試試下面四個方法放松自己:
首先,通過各種途徑提前了解新環境。馬上要走向工作崗位的畢業生如果能夠提早開始花一些時間到新單位實習,就能夠給自己一個過度的空間。再不行,畢業生可以找相關的人交談,或者去網上收集有關的信息。總之,一定能夠找到一些辦法,在有限的條件下接近自己馬上要進入的新環境。
“也可以把自己熟悉的線索帶到新環境中去。”汪智艷認為,這是一個既簡單又方便實用的方法,“帶上你喜歡的音樂、你的電腦或者茶杯,這些東西會喚起你過去曾經有過的安全和美好的感覺,幫助你克服新環境帶來的焦慮,給你力量以應對各種沖突和挑戰。”
下一篇:公務員面試 有良好心理準備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當心校園壓力引發的悲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