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小孩由于自尊心太強,同時在家長的嚴格要求下,面對學習的時候,心理壓力會越來越大。這是,孩子就以考試成績作為目標,來證明自己。一旦成績不理想,就歸結到“笨小孩”的因素上。這種對自己不認可的情緒,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考不好,就意味著“笨”和“沒面子”?
每到大考前后,各大醫院的心理門診會出現很多學生的身影,其中不乏那些平時學習成績較好的孩子。
因為平時知識點掌握不牢,或來自家長老師的過高期望值,考試,尤其是大型考試,會給很多學生造成壓力,從而引發失眠焦慮等癥狀,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那些學習成績不錯、一向被老師視作好學生的孩子,他(她)們對考試產生的懼怕,也嚴重到需要心理輔導的程度嗎?
學習目標取向和成績目標取向,你是哪一種?
但并不是所有曾經的“好學生”在遭遇成績挫折后,都會產生心理問題。記者一位朋友的孩子曾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升入異地一所名校念初中后,成績也一度下滑,但她不氣餒,注意總結別人的學習方法,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很快便取得了進步。
所以,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有的孩子在成績下降后,能重新客觀地制定合理目標,并達成這個目標,而有些曾經成績非常不錯的孩子,卻被這小小的挫折擊倒,甚至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心理專家認為,盡管有各種各樣的主客觀環境影響到孩子的成績,但最關鍵的是孩子如何來正確地看待“成績下降”這一事實。
夸孩子“努力”,而不是夸孩子“聰明”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首先要學會做可控因素的歸因。比如,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夸獎“你很努力”,而不是 “你真聰明”,考試失利時,不要指責“你真笨”,而是說“這次復習不夠充分,下次繼續努力”——從小接受這種教育觀念的孩子,自然知道成績好壞是由自己的 努力與否決定的,當考試受挫時,會通過主觀的努力來加以改變。
當然,家長需要改變的還有唯分數論的單一評價體系。家長是面鏡子,不管孩子的學習動機是哪一種,家長對待考試成敗的態度,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孩子對考試成績的態度。家長放輕松,其實就是在給孩子減輕壓力。
作為家長,不能單憑孩子的考試分數來評論一個孩子聰明與否。家長教育孩子的理念是讓他學習知識,但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的。這樣,孩子才會有一個輕松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面對自己的學習問題。
下一篇:留學心態:“出國鍍金”到“逃避競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如何進行性教育好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