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每個新學期伊始,對所有奔忙于校園中的新身影和老面孔來說,選課都是至關重要的頭等大事。大學生在享受自主選課制度帶來的學習自由的同時,也不得不為此花上不少的時間和精力,甚至平添煩惱。對大學生來說,選課究竟是美夢成真的大好時機,還是費時費力的多此一舉呢?我們為此采訪了一些復旦學生。
自主選課做不到心想事成
哲學系新生馬晶:選課比高考填志愿還麻煩入學的第二天晚上,全寢室就開始集體研究那本《本科生培養方案》。選課是我們從沒經歷過的事情,雖然許多專業課、文理平臺課輔導員已經幫我們安排好了,可就挑那么一兩門選修課也讓我花去了一上午時間。原來以為交了選課表就跟交了高考志愿表一樣萬事大吉了,誰知上網一查有一半的課都沒選上!選課真是個讓人頭痛的活,比高考填志愿還麻煩!”
社會學系大二學生許旖旎:“拿到籃里都是菜”我今年大二了,起初選課時我很興奮——大一時我們選課晚,課都被學長們選完了,所以沒選到什么喜歡的課。好不容易熬到大二可以跟學長們一起選課了,想把一年級時想選而沒選上的文理平臺課都補上。起初我順利地選上了所有想選的平臺課,誰知不久后我原來選上的學分被“踢掉”了一半!后來知道是學校為了保護大一新生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于是也只好接受并嘗試選其他的課。由于大一時我修的學分太少,所以為了趕學習進度,我只能“拿到籃里都是菜”,選上什么是什么了。
物理系大四學生張致誠:臨近畢業馬哲還沒選大一、大二時以為高年級再去修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類的課會比較占優勢,于是不知不覺一拖就拖到大四,想選時卻怎么也選不上了。因為我已經開始實習和準備畢業論文,可以坐在教室里上課的時間實在很少。這個學期我只能選兩個時間段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課,但不幸的是兩個時間段都沒選上。于是萬分焦急的我只能去苦苦哀求任課老師,在老師的簽名同意之下,我總算了卻了一樁心事。
老師上課引入競爭機制
自主選課在滿足不同學生不同需求的同時,也在老師中形成了一種競爭機制。優者門庭若市,差者門可羅雀,一切都變得很現實。關于這一點,老師們似乎很有自信。中文系陳思和教授認為,應該把更多的課放到一個公共平臺上,讓學生自己取舍,然后在競爭機制中優勝劣汰,學生不喜歡不愿意聽的某些課程完全可以取消。
基于這種競爭機制,自主選課對老師的學術水平、授課能力及個人魅力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老 1
下一篇:別讓自卑占據孩子的性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批評學生避免“超限效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