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臺灣知名戲劇演員倪敏然傳因罹患憂郁癥而自縊逝世,讓憂郁癥這個所謂的“隱形殺手”再度成為焦點話題。憂郁癥已經是21世紀三大疾病之一,據世衛組織估計,憂郁癥將在2020年成為第二大病癥,僅次于心臟病。其實,這個病癥并非近年來才盛行。
根據記載,希臘醫學的創始者希波克拉底 Hippokrates 很早就開始研究憂郁癥。而在西方的文獻中,希臘羅馬時期的專家學者一度將憂郁癥歸咎于“膽汁過多的毛病”。因此英文“抑郁癥”說法“melancholy”,就源自于希臘語黑膽汁“melainachole”。自古至今,大多數人仍然因為對憂郁癥的誤解而將之視為一種精神病,讓患者不敢自愿就醫。其實憂郁癥患者并非咎由自取,而這種病癥,甚至可能會纏上任何一個人。世衛組織的最新調查,至少有5000萬名亞洲人患上了憂郁癥。
憂郁癥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只限于發達國家的文明病。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資料顯示,在一個社區里,有5%%至10%%的人因憂郁癥而需要協助。而有8%%至20%%的人,在一生里會有憂郁癥并發的可能性。而世衛組織的最新調查,至少有5000萬名亞洲人患上了憂郁癥。從這些數據不難發現,憂郁癥并非是“遙不可及”。在亞洲國家,憂郁癥仍然是禁忌話題。但近幾年來,不斷有人因憂郁癥而走上絕路,一代巨星張國榮、倪敏然等都因為患上憂郁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而丟了寶貴的生命。這些名人的不良示范令人領悟了憂郁癥的破壞力,無疑讓大眾開始覺得有必要正視憂郁癥。
正視憂郁癥避免被推向深淵
任何人都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被這個病纏上。憂郁癥的并發,通常都是幾個生理和環境因素相互配合影響所造成的。除了心理和環境壓力以外,憂郁癥患者也因為腦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 serotonin 不足,而陷入沮喪情緒當中。過去,心理病對社會或個人所造成負擔和壓力常常被忽視。但目前,心理疾病,包括憂郁癥,已經嚴重地影響了全球社會。如果人們仍然不愿意面對、正視憂郁癥所能夠造成的破壞,那么這個病癥將更容易有機可乘,侵蝕無助的患者,把他們推向深淵。
強化對憂郁癥的敏感度
許多人常把憂郁癥病人直接列為精神出狀況的患者。這對自我評價 self worth 很低的患者來說,無疑是非常致命的傷害。而這更令許多病患喪失求助的勇氣,寧愿獨自承受病魔的困擾。這不但可能延長痊愈的時間,更可能導致患者無法走出憂郁癥的陰影。但在眾人可以伸出援手前,患者本身如果能夠意識到自己患有憂郁癥,可能對接受療程更有幫助。同時,大眾也應該強化對憂郁癥病患的敏感度。如果察覺身邊的家人或朋友有憂郁癥癥狀,就應該及時給予適當的協助。根據不同網頁所提供的訊息,一般上憂郁癥患者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癥狀 例如,睡眠不足或過多,情緒容易受波動,體重變化,集中力不足,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自我認知非常薄弱,甚至有強烈自殺或自殘的念頭。
憂郁癥并非不治之癥
雖然憂郁癥可能有再度復發的可能性,但這個疾病絕對能夠治療及預防。根據調查,憂郁癥病患已有日益年輕化的趨勢。就連在求學的年輕人,都有可能因為環境因素等患上這個棘手的病癥。當然,不論是家人與否,適當時候多一份關愛,少一份要求,對憂郁癥病患無疑會是種無形的協助。如果可以及時察覺到身邊的人被憂郁癥困擾,也能夠勸服他們提早接受治療,甚至避免悲劇發生,不讓自己有后悔的理由。
下一篇:發愁并非抑郁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星期天抑郁癥”威脅獨居男女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