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相關的心理疾病-抑郁癥
分類: 抑郁癥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0-27
閱讀 :481
抑郁癥是一種以抑郁情緒為突出癥狀的一種心理疾病。抑郁以憂郁和厭世心理特點表現突出,病人有凄涼感,常唉聲嘆氣,對人對事物失去興趣,常頭痛,心煩,多恐慌夢,乏力,腹瀉等,此病癥嚴重時,人會感到強烈厭世,甚至有自殺念頭。抑郁癥是荊州市心理學會心理咨詢部接待的心理疾病人中病種最多的一種,例如,該咨詢部曾接待了本市一位高級編輯,他陷入一種苦悶中而難以自拔,即時以創作來宣泄這種苦悶,也無濟于事。他完全否定過去的工作成績,認為那都不值得什么,對什么事都無興趣。有時煩躁時與同事們發生爭執,但事后又懊惱不已,陷入自責之中。整日無精打彩,沒心思工作,但在家呆著也無聊,失眠,夢多,醒來渾身感到無力。知道自己有病,并懷疑自己病能否看好,悲觀失望極了。
導致抑郁癥發生的病因,一般以明顯的精神創傷為誘因,如生活中的不幸遭遇、事業上的挫折、不受重用、人際關系不和等。抑郁癥也與人的性格有密切聯系,此病人的性格特征一般為內向、孤僻,多愁善感和依賴性強等。抑郁癥對人的危害是很大的,它會徹底改變人對世界以及人際關系的認識,甚至會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有學者研究認為,自殺身亡的前蘇聯著名小說家法捷耶夫、日本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美國著名小說家海明威和臺灣女作家三毛等人,身前都患有抑郁癥。因此,對抑郁癥病人及時治療是很重要的,其治療方法以心理治療為主,以藥物治療為輔。對由于家庭和工作問題造成人患抑郁癥的,應進行社會治療,即以心理醫生為主,在病人親友和單位領導配合下,開導病人,各方面關心病人,改變病人工作環境,讓病人的領導和同事等人改變對病人的錯誤看法,樹立病人的生活信心,這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