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越宅越
現在,人類親力親為的體力勞動非常少,因之帶來的“快樂獎賞”相應少了很多。換句話說,人類“廉價出售了自己的精神健康”。
殺手:
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現為,興趣減低,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差,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抑郁癥是精神科自殺率最高的疾病。抑郁癥發病率很高,幾乎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抑郁癥患者,因此它被稱為精神病學中的。抑郁癥目前已成為全球疾病中給人類造成嚴重負擔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在中國,僅有5%的抑郁癥患者接受過治療。
半數人曾患抑郁癥
抑郁癥患者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消極悲傷的人”。作為常見心理疾病,抑郁癥包括一系列癥狀和行為表現。與常人相比,他們更偏于安靜、話語不多、不喜歡成為焦點;他們無法充分享受生活之樂,消極待人對物,缺乏自信并傾向悲觀厭世。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保守估計,人群中抑郁癥的時點患病率(時點患病率=某一時點一定人群中現患某病新舊病例數/該時點總人口數)為3%。以此估算,國內抑郁癥患病人數幾近四千萬。大量研究證實,30%-50%的人在一生某些時刻,曾是符合現代心理學診斷標準的抑郁癥患者。有報告稱,至2010年,世界發病率前15位疾病中,抑郁癥很可能將位列榜首;至2020年,單向重型抑郁癥將成為全球疾病負擔第二大原因,僅次于缺血性心臟病。
毫無疑問,抑郁癥的發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趨勢。三年前,廣州曾啟動一項抑郁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令人吃驚。據預測,廣州地區抑郁癥發病率較上世紀80年代增長十倍以上,廣東省抑郁癥發病率在5%以上,患者總數達兩百萬。相關數據表明,與十年前相比,上海社區抑郁癥發病率由1%,升高至4%—5%,幾近整個美國的人群發病率。
問題是,抑郁癥為何會突然之間“炙手可熱”,變得如此普遍呢?
生活舒適導致抑郁
近年來,可能是因為名人明星也加入了抑郁癥的行列,使得抑郁癥水漲船高般得到了空前關注。其實,在人類發展史上,抑郁從未與人遠離,牛頓、貝多芬、梵·高、愛因斯坦、海明威都曾受抑郁癥困擾。近年來抑郁癥等精神疾患的加速出現,與社會急速發展、競爭壓力的加劇不無關系。另外,人們對抑郁癥的認識不斷增多,知曉率升高,也使得這一疾病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普遍起來。
以往,不少抑郁癥患者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或誤為性格古怪而被忽視。隨著人們對精神健康的重視,生活方式的自由與舒適,抑郁癥的發生幾率日趨升高。去年,美國倫道夫-梅肯學院心理學系主任凱利·蘭伯特(Kelly Lambert),在新書《挑戰抑郁癥——一位神經生物學家親身實踐,激活大腦的康復能力》中就談到,生活舒適導致抑郁,年輕人更易受困擾。
蘭伯特認為,現今的生活方式存在危害心理健康的東西。科技改變生活,人們在享受諸如微波爐、電子郵件、外賣食品、洗衣機所帶來的省時省力的同時,抑郁癥的發病率上升了。她進而指出,這一切可以通過人類的進化過程來解釋。
古人為了生存,必須在惡劣環境下進行艱苦的體力勞動。而大腦里存在一個“努力驅動的獎賞機制”。簡言之,勞動雖辛苦,但至少能換來快樂愉悅感做補償。現在,人類親力親為的體力勞動非常少,而勞動所帶來的快樂獎賞自然很少。換句話說,人類“廉價出售了自己的精神健康”。
抑郁是進化的需要?
郁悶,曾是一度的網絡流行語。事實上,情緒低落是人生命歷程里最正常不過的事件。從進化論角度看,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今年6月,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家倫道夫·奈斯(Randolph Nesse)在《性格與社會心理學雜志》發表研究稱,情緒低落會阻止人們去做傷害心理的事情,特別是那些遙不可及的目標。
舉例來說,想成為股神巴菲特,對大多數常人而言,正是“那些遙不可及的目標”的一種,追求這種目標絕對是精力和資源的浪費。你獲知成為巴菲特遙不可及,追求超出個人能力、過于高遠目標的動力會減退;這雖然讓人不爽,但從另一層面看,不再好高騖遠讓你保留了精力,以便追尋新的目標——做個關注大盤、理性投資的股民,或許能有收益。
從科學上來解釋,適度并心生郁悶,是人們應對失敗的自然反應,如果這種逃避機制運轉失靈或不正常,很可能導致抑郁。
抑郁是一種調適,一種既帶來真實代價,也帶來真實好處的精神狀態。這一觀點,是今年7月,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精神與行為遺傳學中心的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ws)與安德森·湯姆森(Anderson Thomson)在《心理學評論》(Psychological Review)上提出來的。換句話說,抑郁像把雙刃劍,利弊共存,禍福相依。
上述論斷旨在說明,抑郁是常見而普遍的,它是進化的需要,并不能算做疾病。目前,這是一種假設,并未被學界公認,但并無道理。安德魯認為,抑郁的人常會以高度分析性的思考模式,去激烈地反思問題,并持續很長時間。換句話說,抑郁者執著于復雜問題,逐個細化并且一次只思考一個。這種思考雖然高產,耗費亦不少,需要大量能量。對大鼠抑郁癥的研究發現,(5-HT)1A受體參與供應神經元能量這一活動,并能確保此過程不停頓。
抑郁癥,并非簡單的一時想不開,心里不痛快。從醫學上看,抑郁癥是一種疾病,影響人體健康。目前,很多人把抑郁癥視為一種心理疾病,這并不意味著,抑郁癥與人體生理完全無關。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5-HT是抑郁癥發病和治療中的關鍵一環。
少宅多動抗抑郁
5-HT,能讓人產生良好情緒,對心情、睡眠和食欲十分重要。如果腦內5-HT含量高,人容易快樂,若偏低則會郁郁寡歡、較為內向。抗抑郁劑,正是為恢復腦內5-HT的平衡而研發。目前,抗抑郁劑與各種心理咨詢或治療,對80%以上抑郁癥患者是有幫助的。
日常生活里,要改變腦內5-HT含量,我們并非無所作為。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曬太陽與吃甜食。人體內多種激素,均與光照有關系。簡單點說,多曬點太陽,有利“激活”大腦,產生5-HT對抗情緒低落、容易等癥狀。當然,特殊的“燈光療法”也有效果。但是,家中和辦公室的燈光無法提供治療效果,他們的光照強度不夠,必須到專業醫療機構去咨詢。
食物能讓人快樂,也不難理解。以水果為例,它富含碳水化合物,即一般人所認為的糖。食用碳水化合物對改善心情有深遠驚人的效果,它能刺激分泌,協助等進入細胞,在大腦中合成5-HT,從而產生鎮靜安神之功。由于色氨酸是合成5-HT的原料,這意味著多食用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可能讓人更有幸福的感覺,常見如乳制品、肉蛋類等。
快樂與否,與基因也存在一定關系。今年二月,英國埃塞克斯大學教授伊萊恩·福克斯(Elaine Fox)發表研究稱,他們找到一種與情緒密切相關的基因,名為“5-HTTLPR”,被譽為快樂基因。人體內,5-HTTLPR有長短兩種版本,在相同環境和事件刺激下,攜帶“短”版基因的人更容易、害怕,抑郁癥的風險更高,“長”版人則不會。
10月28日,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卷》(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一篇論文中,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針對29個國家的人群,就抑郁癥基因攜帶率和文化差異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東亞國家中攜帶“短”版基因的人口比率雖然高,但抑郁癥的發病率卻遠低于歐洲國家。調查分析,這可能與東亞國家的文化更傾向集體價值取向有關。在西方,人們更強調個人價值與自由。而在防范抑郁癥上,集體文化無疑更具優勢,起到保護性緩沖作用。
在預防抑郁方面,蘭伯特教授建議道:“專注于織毛衣或者制作剪貼簿這類事情上,可以使你從生活壓力中解脫出來,讓大腦以一種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方式運行。出去逛公園或者去體育館做運動,尤其是進行一些我們認為有意義的活動,同樣可以促進重要的情感神經化學物質的分泌,如5-HT和內啡肽。”
易攻點 寒冷季節易發抑郁癥
那些出生后幾個月內表現異常,且1歲了還對別人呼喚其名字“無動于衷”的嬰兒,患抑郁癥的概率極高。
女性患抑郁癥幾率更大。
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女性發病率比男性高兩至三倍,患者倍受折磨。下面介紹四種自我療法:
體育療法
鍛煉后可以給人一種輕松和自己作主的感覺,有益于克服憂郁癥患者共有的孤獨感。但鍛煉必須有一定的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以做健身操為例,內容包括跑步、跳繩、健身舞等,每周至少作3次,每次持續15至20分鐘。散步也可以達到同跑步一樣的效果,專家們建議患者每天步行1500米,并力爭在15分鐘內走完。以后逐漸加大距離,直到45分鐘走完4500米。在開始鍛煉時,須經的同意。
營養療法
許多醫生認為,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和氨基酸對于人的精神健康具有重要影響。有專家認為,癥的人如果缺乏某種單一營養物質也能引起憂郁癥,所以他建議人們多吃維生素B含量豐富的食物,像粗糧、魚等。他還讓患者服一定劑量的復合維生素B。他認為這些都是人們容易缺乏的維生素。
精神療法
憂郁癥患者往往是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世界和他自己的。為了改變這種錯誤觀點,洛杉磯精神醫療中心的加里埃默提出了“三A法”,即明白、回答、行動。因三詞的英文字母均以A開頭,故稱。
明白:首先要承認自己精神上憂郁;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變化,言行舉止有無異常,以及感覺思維的差別和身體反應等。
回答:要學會每當產生一個錯誤時,及時地予以識別并記錄下來。先寫下自己的錯誤想法,再寫下一個較為實際的選擇答案,其目的是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想法。寫完,詢問自己:“這會是真的嗎?”然后再問自己:“從另一個方面該怎樣看呢?” 行動:如果你感到不被人注意,那你就換一個新方式;如果你在工作中不能得心應手,則應修一門課程來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或者尋找新的工作。還要多計劃一些活動,使自己的生活規律化。
交際療法
研究表明,善于與人結交者比喜歡獨來獨往的人在精神狀態上要歡快得多。美國某精神健康研究室最近發起了一場運動,口號是“朋友乃良藥”。他們認為,社會支持甚至可使人延年益壽。
下一篇:抑郁癥詳細用藥指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病禍起“六大缺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